方劑組成解釋
瘰癧拔根方中的斑蝥是一味具有獨特療效的中藥材。在中醫理論中,斑蝥性味辛、寒,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破血消腫,特別適用於治療瘰癧這類病症。瘰癧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往往與風熱、痰毒有關,斑蝥能夠通過其藥理作用促使體內堆積的毒素排出,加速腫塊的消散。
此外,斑蝥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免疫調節等多重作用,能增強機體對抗病變的能力。雖然其藥用價值極高,但也需謹慎使用,因為斑蝥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在使用瘰癧拔根方時,應遵從醫師指導,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劑量,以確保安全與療效的平衡。
「瘰癧拔根方」中加入雞蛋,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雞蛋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瘰癧多因熱毒蘊結所致,雞蛋可以清熱解毒,並軟化結節,幫助消散。
- 滋陰潤燥,補益氣血: 雞蛋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作用。瘰癧患者常伴有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雞蛋可以補充營養,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病症康復。
因此,雞蛋在「瘰癧拔根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多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瘰癧。
瘰癧拔根方中包含土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利濕排膿:瘰癧乃是由於體內熱毒蘊結,痰濁凝滯所致,土茯苓性寒涼,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消散瘰癧的目的。
-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土茯苓還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軟化結節,有助於瘰癧的消散。
瘰癧拔根方中加入豬肉,並非直接將豬肉作爲藥材使用,而是借其性質,起到“引藥入絡”的作用。豬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功效。
瘰癧多因痰瘀積聚,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豬肉可將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引”入經絡,增強藥物的滲透力,更好地發揮其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 同時,豬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瘰癧拔根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瘰癧。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外科大成》所記載,瘰癧拔根方主要用於治療瘰癧。此方以斑蝥為主藥,配合雞蛋、土茯苓和豬肉,通過內服的方式達到拔除瘰癧毒根的目的。
方中斑蝥為核心,其性辛、溫,有大毒,主要功效為破血逐瘀、散結消癥。古文指出「取貓為末聽用」,「青黛善解斑蝥之毒」,可見斑蝥在此方中取其強大的攻伐之力,以破除瘰癧之癥結。
雞蛋在此方中,一方面可以緩和斑蝥的毒性,另一方面也起到滋補的作用。古文中提到「用雞蛋一個。鑽一孔。用銀簪攪勻。入斑蝥末於內。再攪勻。」,可見雞蛋被用作斑蝥的載體,且銀簪攪拌有助於藥性融合。
土茯苓,性甘、淡、平,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古文中特別強調「擇小而扁者為佳。若長而大者名為奶肩。有毒。故不用。」,說明選擇土茯苓時需要注意其形態。土茯苓在此方中主要起到解毒利濕的作用,與斑蝥配合,加強破瘀散結之力,並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豬肉,性甘、鹹、微寒,具有滋陰潤燥、補虛強身的功效。在此方中,豬肉主要起到滋補身體、增強抵抗力的作用,並配合土茯苓煎湯,作為藥引,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服藥後,「三日後。小腹脹痛。以益元散推之。如尚未利。再飲熱水摧之。毒根從小便下。形如圓眼如爛肉。其根下。其癧自消。」說明此方通過攻逐的方式,使瘰癧毒根從小便排出,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其中,益元散、熱水、木通、滑石、青黛等,皆為利尿導下之品,協助毒根排出。
總結:
瘰癧拔根方以斑蝥的破血逐瘀之力為主,配合土茯苓的解毒利濕、雞蛋的滋補緩毒、豬肉的滋補強身,達到攻補兼施的目的。通過內服和導下的方式,使瘰癧毒根從小便排出,最終達到治療瘰癧的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瘰癧拔根方,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斑蝥7個(去頭足并翅,同糯米炒用,米黃黑色爲度,取蝥爲末聽用),雞蛋1個(鑽一孔,用銀簪攪勻,入斑蝥末于內,再攪勻,另取雞子殼補口,綿紙粘固,再用粗紙包七層,水濕透聽用),土茯苓4兩(擇小而扁爲佳,若長而大者名爲奶肩,有毒,故不用),菜豬肉半斤(煎湯聽用)。 主治:瘰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