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魏鐵丸方劑中包含阿魏,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阿魏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腹脹便溏等症狀,阿魏能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阿魏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阿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魏鐵丸方劑中加入阿魏,旨在發揮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跌打損傷等病症的目的。
魏鐵丸中包含蘆薈,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作用。
蘆薈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腸經,能清熱解毒、瀉下通便,對於因濕熱內蘊、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以及便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魏鐵丸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蘆薈的清熱解毒、瀉下通便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熱,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血的效果。
魏鐵丸方劑中包含鐵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益氣: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鐵粉能直接被人體吸收,補充鐵元素,治療因缺鐵導致的貧血,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 促進鐵吸收:鐵粉的顆粒細小,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且在胃酸的作用下,會釋放出二價鐵離子,更容易被小腸吸收,提高鐵的利用率。
因此,魏鐵丸中加入鐵粉,能有效地補血益氣,改善貧血,達到治療效果。
魏鐵丸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魏鐵丸主要功效為補氣養血、溫腎壯陽,常用於治療陽虛體質、腎虛腰痛等症。生薑的加入,可溫補脾胃,助藥力溫煦腎陽,提升藥效。
2. 調和藥性: 生薑可調和藥性,緩解部分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負擔。魏鐵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燥烈的藥材,生薑的加入可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效更平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魏鐵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膨脹」,即中醫所稱之腹脹、脹滿。古代醫家認為膨脹多由氣滯、血瘀、痰濕或積滯內阻所致,尤其與脾胃運化失調、肝氣鬱結相關,嚴重者可能出現腹水或癥瘕積聚(如腫瘤、肝硬化等)。此方以「消積破滯、行氣通絡」為核心治法,針對實證膨脹設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阿魏(2錢)
-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強烈臭氣。
- 《本草綱目》載其「消肉積、破癥瘕」,為活血消積要藥。其辛散之力可通導腸胃壅滯,化解氣血瘀結,尤其擅除痰涎與宿食積滯,適用於腹中痞塊、脹滿硬痛。
蘆薈(1錢)
- 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瀉下通便兼清肝火。
- 能蕩滌腸胃積熱,輔助阿魏攻逐鬱滯,針對膨脹伴隨之便秘、熱結。其苦寒之性亦能制約阿魏溫燥,防止化熱傷陰。
鐵粉(1錢)
- 即生鐵煅後研磨之粉,性涼質重。
- 《本經逢原》言其「鎮心平肝,消癰腫」,此處用之取其重鎮下行之效,助降逆氣、消腹中堅積,並緩解脹滿壓迫感。鐵粉亦有補血之意,防破氣藥耗傷陰血。
生薑(1錢)
- 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 既能和中止嘔(緩解阿魏、蘆薈對胃之刺激),又能溫散水氣,助阿魏行氣散結。生薑亦可調和諸藥,減緩峻烈之性。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攻逐與調和並重:阿魏、蘆薈為主,攻積瀉濁;鐵粉鎮降,生薑護胃,形成「峻藥緩攻」之勢。
- 氣血同調:阿魏行氣破血,鐵粉鎮血平肝,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膨脹。
- 寒溫互制:蘆薈之寒平衡阿魏、生薑之溫,避免過燥或過涼傷正。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以下機理緩解膨脹:
- 消積導滯:阿魏分解痰瘀宿食,蘆薈通便,使腸胃壅滯得瀉。
- 行氣活血:阿魏辛散推動氣機,鐵粉鎮肝防氣逆,改善腹腔氣血瘀阻。
- 軟堅散結:鐵粉重鎮配合阿魏之散結力,針對腹中硬滿、癥塊。
五、臨床應用推測
本方可能用於:
- 實證腹脹(如食積、蟲積、早期肝硬化腹水)。
- 體質尚盛者(因含攻伐之品,虛弱患者需慎用)。
- 症狀特徵:腹大堅滿、按之痛、便秘、脈實。
總結
[魏鐵丸]以「通瀉」為主要手段,結合行氣、鎮逆、溫中四法,集中解決「實脹」之病理產物。其組方體現古代對頑固脹滿「以攻為補」的思維,透過祛除邪實以恢復氣機流通。
傳統服藥法
阿魏2錢,蘆薈1錢,鐵粉1錢,生薑1錢。
上為末,取2釐為丸。
每服10丸,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魏鐵丸, 出處:《經驗良方》。 組成:阿魏2錢,蘆薈1錢,鐵粉1錢,生薑1錢。 主治: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