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鈹針(鈹刀、[金非]針、劍針)」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鈹針,又稱鈹刀、[金非]針、劍針,鈹(音披)、[金非]音義同。古代九針的一種。針的下端如寶劍形,兩面有刃。多用於外科,以刺破癰疽,排出膿血。

素問·五藏別論》:「鈹針,以刺癰疽,排膿血。」

鈹針的製作方法,古籍中並無記載。現今臨床上,多用鈹針代替鈹刀,其製作方法如下:

  1. 取一根不鏽鋼針,長約10厘米,直徑約0.3毫米。

  2. 用銼刀將針頭銼成劍形,兩面有刃。

  3. 將針身用砂紙打磨光滑。

  4. 將針頭用酒精消毒。

鈹針的使用方法,古籍中亦無記載。現今臨床上,多用鈹針代替鈹刀,其使用方法如下:

  1. 將鈹針消毒後,用手持住針柄,針尖向下,對準癰疽的中心,用力刺入皮膚。

  2. 刺入後,用手輕輕捻動針柄,使針尖在癰疽內旋轉,以便將膿血排出。

  3. 排出膿血後,用消毒棉球輕輕按壓傷口,止血

鈹針的注意事項,古籍中亦無記載。現今臨床上,多用鈹針代替鈹刀,其注意事項如下:

  1. 鈹針屬於外科針具,使用時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 鈹針刺入皮膚後,應立即將針頭拔出,以免造成感染。

  3. 鈹針刺破癰疽後,應立即用消毒棉球輕輕按壓傷口,止血。

  4. 鈹針使用後,應立即用酒精消毒,並妥善保管。

鈹針是一種外科針具,多用於外科手術。其主要作用是刺破癰疽,排出膿血。在使用鈹針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以免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