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劍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劍針

劍針為中醫外科器械之一,形制似雙鋒劍,故而得名。其以銅或鐵鍛造而成,兩側鋒刃銳利,專用於切開癰疽膿腫、痰包等病灶,以達排膿泄毒之效。

形制與用途
據《喉科心法》記載,劍針「兩邊亦有鋒,銅鐵製成」,其設計兼具穿刺與切割之能。於外科實務中,若癰瘡膿成未潰,或喉間痰包壅塞,醫者常以劍針速刺破潰,引膿血痰涎外泄,緩解局部氣血壅滯。此器械操作講究「快、準」,因鋒刃銳利,可減輕患處周遭組織損傷,符合中醫「祛邪不傷正」之理。

理論依據
中醫認為,癰疽膿瘡多因熱毒蘊結、氣血瘀阻而成。《靈樞·癰疽》云:「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劍針之效,在於通暢膿管,使邪有出路,契合「開門逐寇」之治則。其用法亦需辨明膿熟程度,未成膿者禁用,免傷氣血;膿成未潰者,則可藉劍針破皮決膿,配合藥線引流,助瘡毒外透。

臨床應用
除癰瘡外,劍針亦用於「痰包」(如舌下囊腫)之切開。此類病症多因痰濕凝滯,結於黏膜下,以劍針輕劃破之,排出黏液,再予清熱化痰之劑內服,標本兼治。然操作時需避經絡要害,如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免傷血絡。

劍針之術,屬中醫「砭鐮法」範疇,體現傳統外科「以刃代藥」的治療智慧,其設計與應用,皆根植於中醫辨證施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