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肩脅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肩脅痛是中醫的一個病證,主要表現為肩部和脅肋部位的疼痛。其病因多與外感風寒、內傷勞累、情志不遂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常見的證型有:

  • 風寒肩痛:多由外感風寒引起,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全身酸痛等症狀。
  • 肝鬱肩痛:多由肝氣鬱結引起,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可伴有胸脅脹痛、情緒抑鬱、失眠多夢等症狀。
  • 痰濕肩痛:多由痰濕阻滯引起,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可伴有肩部沉重、痰多、口黏等症狀。
  • 氣血虛弱肩痛:多由氣血虛弱引起,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可伴有肩部酸軟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肩脅痛的治療以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理氣和營、補益肝腎等法為主。常用方藥有:

  • 桂枝湯:適用於風寒肩痛,症見肩部疼痛,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全身酸痛等症狀。
  • 柴胡疏肝湯:適用於肝鬱肩痛,症見肩部疼痛,可伴有胸脅脹痛、情緒抑鬱、失眠多夢等症狀。
  • 二陳湯:適用於痰濕肩痛,症見肩部疼痛,可伴有肩部沉重、痰多、口黏等症狀。
  • 補中益氣湯:適用於氣血虛弱肩痛,症見肩部疼痛,可伴有肩部酸軟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肩脅痛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受寒。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肩脅痛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上脘

上脘

  • 1.《針灸聚英》:「不容,幽門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任脈各三寸。上脘兩旁各一寸。直四肋間。銅人。灸五壯。明堂。三壯。針五分。素注。針八分。主腹滿痃癖。唾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引肩痛。嗽喘疝瘕。不嗜食。腹虛鳴。嘔吐痰癖。

不容

不容

  • 1.《針灸聚英》:「不容,幽門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任脈各三寸。上脘兩旁各一寸。直四肋間。銅人。灸五壯。明堂。三壯。針五分。素注。針八分。主腹滿痃癖。唾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引肩痛。嗽喘疝瘕。不嗜食。腹虛鳴。嘔吐痰癖。
  • 2.《針灸資生經》:「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上管主心膈下嘔血。不容、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太淵、主唾血振寒嗌乾。太陵、及郄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百病。
  • 3.《普濟方·針灸》:「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脅痛。穴不容
  • 4.《針灸問答》:「答:不容幽門旁寸半,去胸中行各三寸,三分三壯何病醫,腹滿痃癖疝瘕症。(注:不容穴,在幽門旁一寸五分,去胸中行各三寸。三壯,三分。主治腹滿痃癖,吐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胸背相引痛,喘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疝瘕等症。)

幽門

幽門

  • 1.《針灸聚英》:「不容,幽門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任脈各三寸。上脘兩旁各一寸。直四肋間。銅人。灸五壯。明堂。三壯。針五分。素注。針八分。主腹滿痃癖。唾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引肩痛。嗽喘疝瘕。不嗜食。腹虛鳴。嘔吐痰癖。
  • 2.《針灸問答》:「答:不容幽門旁寸半,去胸中行各三寸,三分三壯何病醫,腹滿痃癖疝瘕症。(注:不容穴,在幽門旁一寸五分,去胸中行各三寸。三壯,三分。主治腹滿痃癖,吐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胸背相引痛,喘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疝瘕等症。)

太淵

太淵

  • 1.《針灸資生經》:「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上管主心膈下嘔血。不容、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太淵、主唾血振寒嗌乾。太陵、及郄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百病。

神門

神門

  • 1.《針灸資生經》:「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上管主心膈下嘔血。不容、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太淵、主唾血振寒嗌乾。太陵、及郄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百病。

郄門

郄門

  • 1.《針灸資生經》:「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上管主心膈下嘔血。不容、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太淵、主唾血振寒嗌乾。太陵、及郄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