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小兒嘔吐」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小兒嘔吐是中醫常見的兒科疾病,多由外感六淫、內傷飲食、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以嘔吐為主,嘔吐物多為乳食、胃液,伴有噁心、頭暈、心煩、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狀。
嘔吐在中醫屬於「吐」的範疇,是胃氣上逆所致。根據嘔吐的病因、性質、時間、程度等不同,可分為外感嘔吐、內傷嘔吐、情志嘔吐等。
外感嘔吐多由風寒、暑熱、濕邪等外邪侵襲所致,臨床表現以嘔吐清水、白色泡沫為主,伴有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
內傷嘔吐多由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臨床表現以嘔吐酸水、黃色泡沫為主,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情志嘔吐多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所致,臨床表現以嘔吐苦水、綠色泡沫為主,伴有胸悶、心煩、失眠等症狀。
小兒嘔吐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為主。常用方藥有:
- 葛根芩連湯:適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嘔吐,症見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嘔吐清水、白色泡沫。
- 保和丸:適用於內傷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症見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嘔吐酸水、黃色泡沫。
- 柴胡疏肝散:適用於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引起的嘔吐,症見胸悶、心煩、失眠、嘔吐苦水、綠色泡沫。
小兒嘔吐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注意天氣變化,不要讓孩子受涼。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 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孩子出現嘔吐的症狀,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朮散
- 1.《普濟本事方》:「治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
- 2.《專治麻痧初編》:「_白朮散_,治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白朮,人參(各二錢五分),半夏曲(二錢),茯苓,乾薑,甘草(各一錢)」
- 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_白朮散_,治小兒嘔吐,兼治冷痢。常服此藥,調理三焦,大進飲食。」
加味逍遙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嘔吐發熱,胸痞脅痛,作喘發搐,內乳恚怒,母服加味逍遙散,子服異功散加鉤藤鉤、山梔並愈。」
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嘔吐發熱,胸痞脅痛,作喘發搐,內乳恚怒,母服加味逍遙散,子服異功散加鉤藤鉤、山梔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