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舌苔黃膩」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舌苔黃膩
舌苔黃膩是中醫的一種症候,是指舌苔厚膩,呈黃色。常見於痰濕、濕熱等病症。
舌苔黃膩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濕助濕,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生。
-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化熱生痰,痰濕內蘊。
- 外感濕熱,侵襲人體,內生濕熱。
舌苔黃膩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舌苔厚膩,呈黃色。
- 口苦、口黏、口臭。
- 大便黏膩,小便黃赤。
- 身重困倦,四肢乏力。
- 胸悶、腹脹、食欲不振。
- 舌質紅,脈滑。
舌苔黃膩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內蘊證。常用方藥有三仁湯、二陳湯、茵陳蒿湯等。
- 化痰祛濕。適用於痰濕內蘊證。常用方藥有二陳湯、三子養親湯、平胃散等。
- 疏肝理氣。適用於肝氣鬱結證。常用方藥有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
舌苔黃膩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飲食清淡,少吃肥甘厚味。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注意衛生,避免外感風寒、暑濕等邪氣。
舌苔黃膩是中醫的一種常見症候,如果出現此症,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半夏瀉心湯
- 1.《重訂廣溫熱論》:「如飲熱並重,濕熱與氣液互結,舌苔黃膩,宜苦辛通降,佐以淡滲,如小陷胸湯,加枳實、厚朴、浙苓、廣皮之類,半夏瀉心湯去參、草、大棗,以薑汁炒芩、連代乾薑,均加滑石、通草、竹瀝、薑汁等味,清化濕熱、以通利之。便閉者,必有黏涎濁飲,互結胃腸,再加控涎丹四五分,以洗滌之。」
- 2.《辨舌指南》:「如飲熱並重,舌苔黃膩,宜辛苦通降,佐以淡滲,如小陷胸湯、半夏瀉心湯去參、甘、大棗,以薑汁炒黃連代乾薑,加通草、茯苓、蔞皮、薤白等味。黃芩滑石湯、黃連溫膽湯均可選用。」
小陷胸湯
- 1.《重訂廣溫熱論》:「如飲熱並重,濕熱與氣液互結,舌苔黃膩,宜苦辛通降,佐以淡滲,如小陷胸湯,加枳實、厚朴、浙苓、廣皮之類,半夏瀉心湯去參、草、大棗,以薑汁炒芩、連代乾薑,均加滑石、通草、竹瀝、薑汁等味,清化濕熱、以通利之。便閉者,必有黏涎濁飲,互結胃腸,再加控涎丹四五分,以洗滌之。」
- 2.《辨舌指南》:「如飲熱並重,舌苔黃膩,宜辛苦通降,佐以淡滲,如小陷胸湯、半夏瀉心湯去參、甘、大棗,以薑汁炒黃連代乾薑,加通草、茯苓、蔞皮、薤白等味。黃芩滑石湯、黃連溫膽湯均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