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 卷六 (19)
卷六 (19)
1. 第三節,和解之劑
清瘟敗黴飲,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小生地(大劑六錢至一兩,中劑二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四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真川連(大劑四錢至六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錢半),焦山梔(三錢),桔梗(錢半),黃芩(三錢),青連翹(三錢),赤芍(二錢),白知母(三錢),粉丹皮(二錢),烏元參(三錢),鮮竹葉(五十片)
先煮石膏數百沸,後下諸藥。犀角磨汁和服。
加減法:頭面腫大,加紫花地丁草五錢、生錦紋酒浸錢半;痄腮頸腫,加金銀花二錢、上青黛五分;紅絲繞目、眼光昏瞀,加羚羊角錢半、龍膽草八分、滁菊花三錢、藏紅花五分;耳後腫癰,加大青葉錢半、紫花地丁草四錢;咯舌弄舌,加木通一錢、童便一杯,沖;舌上白點如珍珠,加薔薇根五錢、金汁水一兩;舌上發疔,或紅或紫,甚則流膿出血,舌上成坑,加銀花露、金汁水各一兩衝入,外以錫類珠黃散摻之;舌苔如膩粉、言語不清,加梨汁、竹瀝、西瓜汁、蕉根汁各一瓢沖;舌衄、齒衄、鼻衄,加鮮茅根五十支、陳京墨汁、童便各一鍾沖;氣粗呃逆,加鮮竹茹五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煎湯代水,沖沉香、青皮、廣鬱金、小枳實汁各一匙;氣粗胸滿,去地、芍、甘、桔,加栝蔞仁六錢、旋覆花三錢,再用蘿蔔、淡海蜇各四兩、活水蘆根三兩煎湯代水;咽喉腫痛,加山豆根八分、金汁水一兩沖,再以生蘿蔔四兩、西藏橄欖二錢、安南子五枚煎湯代水,外以錫類散吹之,吹後漱口淨,以玉霜梅含之;筋脈抽惕,甚則循衣摸床撮空,加羚羊角錢半、滁菊花三錢、龍膽草八分,再以嫩桑技二兩、絲瓜絡一個煎湯代水;若氣實者,宜兼通腑,加生錦紋三錢、風化硝二錢、小枳實二錢;血虛者,兼養陰,加鮮金釵三錢、熟地露一兩、童便一杯同沖;骨節煩疼,腰如被杖,加黃柏錢半、木通一錢;口穢噴人,加鮮佩蘭錢半、野薔薇露、金汁水各一兩沖;裡急後重,或下惡垢,或下紫血,似痢非痢,加元明粉四錢、青瀉葉一錢、淨白蜜一兩,煎湯代水;小便混赤短澀,甚則血淋,加滑石四錢、琥珀末四分沖,再以鮮茅根五十支、鮮車前草兩株、杜牛膝五錢煎湯代水。
按此十二經瀉火之大劑,凡一切溫毒熱疫,表裡俱熱,狂躁心煩,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頭痛如劈,煩亂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瀉,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即用中劑;浮大而數者,即用小劑。如斑一出,即加鮮大青葉二錢,少佐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
白話文:
清瘟敗毒飲
藥方組成:
- 生石膏:大量使用約240至320克,中量使用約80至160克,少量使用約30至45克。
- 小生地:大量使用約24至40克,中量使用約8至20克,少量使用約8至16克。
- 烏犀角:大量使用約24至32克,中量使用約12至16克,少量使用約8至16克。
- 真川連:大量使用約16至24克,中量使用約8至16克,少量使用約4至6克。
- 焦山梔:12克
- 桔梗:6克
- 黃芩:12克
- 青連翹:12克
- 赤芍:8克
- 白知母:12克
- 粉丹皮:8克
- 烏元參:12克
- 鮮竹葉:50片
煎煮方法:
先將石膏放入鍋中煮沸數次,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犀角則磨成粉末,加入藥湯中一起服用。
藥方加減變化:
- 頭部和臉部腫大:加入紫花地丁草20克、用酒浸泡過的生錦紋6克。
- 腮腺炎或頸部腫脹:加入金銀花8克、上青黛2克。
- 眼睛紅腫,視力模糊:加入羚羊角6克、龍膽草3克、滁菊花12克、藏紅花2克。
- 耳朵後面長腫瘡:加入大青葉6克、紫花地丁草16克。
- 出現伸舌頭或舌頭不靈活的現象:加入木通4克、童子尿一杯(沖服)。
- 舌頭上出現像珍珠一樣的白點:加入薔薇根20克、金汁水60毫升。
- 舌頭上長瘡,呈現紅色或紫色,嚴重時會流膿出血,舌頭上出現坑洞:加入銀花露、金汁水各60毫升沖服,外用錫類珠黃散塗抹。
- 舌苔像膩粉一樣,說話不清楚:加入梨汁、竹瀝、西瓜汁、芭蕉根汁各一瓢(沖服)。
- 牙齦或鼻子出血:加入鮮茅根50根、陳京墨汁、童子尿各一杯(沖服)。
- 呼吸急促,打嗝:加入鮮竹茹20克、鮮枇杷葉40克(去除毛和筋,煎湯代替水),並沖服沉香、青皮、廣鬱金、小枳實汁各一匙。
- 呼吸急促,胸悶:去除生地、赤芍、甘草、桔梗,加入栝蔞仁24克、旋覆花12克,再用蘿蔔、淡海蜇各160克、活水蘆根120克煎湯代替水。
- 咽喉腫痛:加入山豆根3克、金汁水60毫升沖服,再用生蘿蔔160克、西藏橄欖8克、安南子5枚煎湯代替水,外用錫類散吹入咽喉,吹後漱口,然後含玉霜梅。
- 筋脈抽搐,嚴重時會出現胡亂摸索或抓空的動作:加入羚羊角6克、滁菊花12克、龍膽草3克,再用嫩桑枝80克、絲瓜絡一個煎湯代替水。
- 如果體質強壯,宜同時通便:加入生錦紋12克、風化硝8克、小枳實8克。
- 如果身體虛弱,宜同時滋陰:加入鮮金釵12克、熟地露60毫升、童子尿一杯(一同沖服)。
- 骨節疼痛,腰部像被打過一樣:加入黃柏6克、木通4克。
- 口氣很臭:加入鮮佩蘭6克、野薔薇露、金汁水各60毫升(沖服)。
- 腹部絞痛,想大便卻拉不出來,或拉出穢物、紫血,類似痢疾但又不是:加入元明粉16克、青瀉葉4克、淨白蜜60克(煎湯代替水)。
- 小便混濁發紅,次數少,嚴重時出現血尿:加入滑石16克、琥珀粉1.6克(沖服),再用鮮茅根50根、鮮車前草兩株、杜牛膝20克煎湯代替水。
適用症狀:
此藥方是針對十二經脈瀉火的強效藥方,適用於各種溫熱性的疾病,包括體內外都發熱、煩躁不安、口乾咽痛、高熱乾嘔、胡言亂語、失眠、吐血或流鼻血、發熱嚴重出現斑疹、頭痛劇烈、煩躁譫妄、身體發熱但手腳冰冷、舌頭有刺痛感且嘴唇焦裂、上吐下瀉、脈搏細弱但頻數等症狀。
- 脈搏沉細且頻數者,使用大劑量。
- 脈搏沉且頻數者,使用中劑量。
- 脈搏浮大且頻數者,使用小劑量。
如果出現斑疹,立即加入鮮大青葉8克,少量加入升麻1至2克,以引導毒素從體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