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 卷六 (18)
卷六 (18)
1. 第三節,和解之劑
小柴胡湯,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炙甘草(各二錢),半夏(三錢),生薑(二錢),大棗(三枚),水煎溫服。
柴胡湯,柴胡(三錢),黃芩(一錢),陳皮(一錢),生甘草(一錢),大棗(二枚)
小柴胡用人參、半夏。今表實,故不用人參;無嘔吐,不加半夏。
大柴胡湯,治表有寒熱、脅痛諸症。
柴胡(四錢),姜半夏(錢半),黃芩(二錢),芍藥(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一枚),枳實(一錢,炒),大黃(酒浸二錢),水煎溫服。
達原飲,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甘草(五分),黃芩(一錢),右水二鍾,煎八分,午後溫服。
三消飲,檳榔(二錢),草果(五分),厚朴(一錢),白芍(一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黃芩(一錢),大黃(一錢),葛根(一錢),羌活(一錢),柴胡(一錢),水煎溫服。
防風通聖散,治憎寒壯熱,二便閉澀,表裡俱熱。
防風,荊芥,薄荷,麻黃,當歸,川芎,白芍,炒白朮,連翹,梔子,大黃(酒浸),芒硝(各五分),桔梗(一錢),黃芩(一錢),滑石(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增損雙解散,此溫病時毒主方。
白殭蠶(酒炒三錢),蟬蛻(十二枚),廣薑黃(七分),防風(一錢),薄荷葉(一錢),荊芥(一錢),全當歸(一錢),白芍(一錢),黃連(一錢),連翹(去心一錢),梔子(一錢),黃芩(二錢),桔梗(一錢),生石膏(六錢),滑石(三錢),生甘草(一錢),大黃、芒硝(各二錢),水煎去滓,沖芒硝入蜜三匙、黃酒半酒杯,和勻冷服。
甘露飲,大生地(三錢),鮮石斛(三錢),淡天冬(錢半),麥門冬(二錢),生甘草(八分),西茵陳(一錢),青子芩(一錢),炒枳殼(八分),枇杷葉(三錢),先用熟地(六錢),切絲,泡取汁兩碗,代水煎藥。
小甘露飲,鮮生地(四錢),鮮石斛(二錢),西茵陳(一錢),黃芩,苦桔梗(各一錢),焦梔子(一錢),升麻(三分),水煎溫服。
甘露消毒丹,治濕溫時疫,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症。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者,是暑濕疫熱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蔻仁(各四兩)
上藥曬燥,生研為末,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或以神麯糊為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白話文:
和解之劑
小柴胡湯:
-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二錢、炙甘草二錢、半夏三錢、生薑二錢、大棗三枚,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柴胡湯:
- 柴胡三錢、黃芩一錢、陳皮一錢、生甘草一錢、大棗二枚。
(註解:小柴胡湯使用人參和半夏,但如果現在是表證實在,所以不用人參;也沒有嘔吐症狀,所以不加半夏。)
大柴胡湯:
- 用於治療表證有寒熱、胸脅疼痛等症狀。
- 柴胡四錢、姜半夏一錢半、黃芩二錢、芍藥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一枚、枳實一錢(炒過)、大黃二錢(用酒浸泡過),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達原飲:
- 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甘草五分、黃芩一錢,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下午溫熱服用。
三消飲:
- 檳榔二錢、草果五分、厚朴一錢、白芍一錢、甘草一錢、知母一錢、黃芩一錢、大黃一錢、葛根一錢、羌活一錢、柴胡一錢,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防風通聖散:
- 用於治療惡寒發熱、大小便不通暢、表裡都有熱的症狀。
- 防風、荊芥、薄荷、麻黃、當歸、川芎、白芍、炒白朮、連翹、梔子、大黃(酒浸)、芒硝(各五分)、桔梗(一錢)、黃芩(一錢)、滑石(三錢)、甘草(二錢),用水煎煮服用。
增損雙解散:
- 這是治療溫病時毒的主要方劑。
- 白殭蠶(用酒炒過)三錢、蟬蛻十二枚、廣薑黃七分、防風一錢、薄荷葉一錢、荊芥一錢、全當歸一錢、白芍一錢、黃連一錢、連翹(去心)一錢、梔子一錢、黃芩二錢、桔梗一錢、生石膏六錢、滑石三錢、生甘草一錢、大黃、芒硝(各二錢),用水煎煮後去除藥渣,再加入芒硝、蜂蜜三湯匙、黃酒半杯,攪拌均勻後放涼服用。
甘露飲:
- 大生地三錢、鮮石斛三錢、淡天冬一錢半、麥門冬二錢、生甘草八分、西茵陳一錢、青子芩一錢、炒枳殼八分、枇杷葉三錢,先用熟地六錢切絲,泡水取兩碗汁液,用這汁液代替水來煎煮其他藥材。
小甘露飲:
- 鮮生地四錢、鮮石斛二錢、西茵陳一錢、黃芩一錢、苦桔梗一錢、焦梔子一錢、升麻三分,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甘露消毒丹:
- 用於治療濕溫時疫,出現發熱、疲倦乏力、胸悶腹脹、肢體痠痛、咽喉腫痛、皮膚出現斑疹、身體發黃、腮部腫脹、口渴、小便赤黃、大便不暢、嘔吐腹瀉、瘧疾、淋濁、瘡瘍等症狀。主要觀察病人的舌苔是淡白色、或厚膩、或乾燥發黃,表示暑濕疫熱的邪氣還在氣分,使用此藥方治療能立即見效。
-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蔻仁(各四兩)
- 以上藥材曬乾後,生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調服,每日兩次。也可以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像彈珠大小,用開水化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