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鱉散
DI B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6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64%
心經 17%
脾經 17%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鱉散中包含土鱉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土鱉蟲性味歸經: 土鱉蟲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破瘀血、消積聚、通經絡的功效。地鱉散主治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症狀,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土鱉蟲的功效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
- 地鱉散藥性配伍: 地鱉散的組成藥物多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品,如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等。土鱉蟲與這些藥物相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劑「地鱉散」的組成中包含麝香是因為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麝香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症狀,如經期不規和疼痛。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幫助方劑改善血液循環和調理經期。麝香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血瘀問題的改善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鱉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瘻瘡腫」。瘻瘡泛指瘡口久潰不斂、膿水淋漓之症,或伴局部腫硬,多因氣血瘀滯、熱毒未清所致。古醫以「乾摻或貼」之法外治,旨在直接作用於瘡面,促其斂瘡消腫。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乾地鱉(土鱉蟲)
- 性味鹹寒,入肝經,具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之效。外用取其:
- 活血散結:針對瘡腫之瘀滯,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續瘡生肌:古人認為其能促進瘡面新肉生長,尤適久潰不癒。
- 性味鹹寒,入肝經,具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之效。外用取其:
麝香
- 辛溫香烈,通行十二經,外治功效突出:
- 透絡開竅:穿透瘡腫深部,引藥透達病所。
- 消腫止痛:其辛散之性可散結消腫,緩解瘡瘍熱痛。
- 防腐生肌:古方多用作瘡瘍外敷,防穢惡之氣內侵。
- 辛溫香烈,通行十二經,外治功效突出:
配伍思維
二藥相合,體現「破瘀透毒」之外治理念:
- 地鱉為君,直攻瘀滯,破積消腫;
- 麝香為使,助藥性深入病竅,並加強消散之力。
- 一寒一溫,寒以清解瘀熱,溫以通散凝滯,共奏「化瘀通絡、拔毒生肌」之效。
延伸推論
此方簡峻,或針對瘻瘡偏實證者(腫硬疼痛、膿腐未盡),若瘡面淡白、氣血虛弱,古人可能搭配補托之品。其機理契合中醫「去腐生新」原則,通過局部刺激與藥性滲透,調動瘡周氣血運行,加速瘍面修復。
傳統服藥法
乾地鱉(末)少許,麝香(研)少許。
上研勻。
乾摻或貼,隨乾濕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地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組成:乾地鱉(末)少許,麝香(研)少許。 主治:瘻瘡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