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痰湯

DAO T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25%
胃經 18%
肺經 14%
心包經 11%
心經 3%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包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倒痰湯中包含瓜蒂,主要基於其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瓜蒂,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其性寒可清肺熱,味苦能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對於痰熱壅肺、氣逆上湧、胸悶氣喘、咳嗽痰多、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倒痰湯中加入瓜蒂,可增強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倒痰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燥熱,滋陰潤燥: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的功效。燥熱痰火易傷陰,而白芍能滋陰潤燥,緩解燥熱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為治痰火之要藥。
  2.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倒痰湯中多用辛溫之品,如半夏、茯苓等,容易燥熱傷陰。白芍的酸寒之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物更平和地作用於患者,提升療效。

倒痰湯中包含白芥子,主要源於其 辛溫散寒,降逆止嘔 的功效。白芥子性溫,入肺經,可溫肺散寒,祛除痰濁,有助於緩解痰阻氣道、咳嗽喘促等症狀。其辛散之性,可行氣降逆,止嘔止咳,對於痰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狀也有療效。

此外,白芥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如半夏、陳皮等,能更好地發揮其散寒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使方劑整體功效更加顯著。

倒痰湯中加入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 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倒痰湯主治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竹瀝可有效清熱解毒,化解痰熱,緩解咳嗽氣喘。

二、利咽開音: 竹瀝能潤喉利咽,開音通竅,對因痰熱引起的聲音嘶啞、喉嚨疼痛等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倒痰湯中加入竹瀝,可增強其利咽開音之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倒痰湯」,主要成分包括瓜蒂、白芍、白芥子和竹瀝,具有治療痰飲引起的疼痛、咳嗽等症狀的功效。

瓜蒂

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熱咳嗽、氣喘痰多、胸脅脹滿、水腫等症狀。瓜蒂苦寒清熱,化痰止咳,利水消腫。

白芍

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芍苦寒清熱,養血調經,柔肝止痛。

白芥子

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白芥子辛溫發散,走肺胃經,散寒邪,補陽氣,溫脾胃,消積食,化痰止咳。外用有活血通絡,消炎止痛之功。

竹瀝

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涼血止血等功效。適用於痰熱咳嗽、氣喘痰多、咯血、吐血、衄血等症狀。竹瀝苦寒清熱,化痰止咳,涼血止血。

中藥方劑「倒痰湯」主要用於治療痰飲引起的疼痛、咳嗽等症狀。痰飲是指痰液鬱積在體內,阻滯氣機,引起疼痛、咳嗽等症狀。本方組成中:瓜蒂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白芍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白芥子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竹瀝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化痰、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有效緩解痰飲引起的疼痛、咳嗽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參蘆1兩,瓜蒂7枚,白芍1兩,白芥子1兩,竹瀝2合。
水煎服。1劑必大吐,盡去其痰,其痛如失,然後用二陳湯調理,不再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降氣化痰、止痛的功效,適合痰飲所致的胸膈疼痛、膝痛等症狀。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倒痰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參蘆1兩,瓜蒂7枚,白芍1兩,白芥子1兩,竹瀝2合。 主治:性喜食酸,因多食青梅,得痰飲之病,痰飲隨氣升降而作痛,日間胸膈中如刀之刺,至晚而胸膈痛止,膝(骨可)大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