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山甲湯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在山甲湯中,穿山甲與其他藥物合用,能有效疏通經絡,消除炎症,緩解疼痛,適用於治療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病症,例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
-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 穿山甲還有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功效。在山甲湯中,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適用於治療腫塊、膿腫等病症。
山甲湯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散結: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消腫散結之效。山甲湯主要用於治療癰疽腫毒、乳癰、瘰癧等症,而木鱉子可協助清熱解毒,消散腫塊,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木鱉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山甲湯中其他藥材,例如山甲、穿山甲等,也有活血化瘀之效,木鱉子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山甲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穿山甲: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木鱉子:利水消脹、解毒殺蟲
主治:
從多篇古文的記載中可歸納出,山甲湯主要用於治療「久瘧、瘧母不癒」以及與之相關的症狀。
治療原理:
久瘧、瘧母: 根據《雜病廣要》的描述,久瘧經年累月,稱為瘧母或勞瘧,常伴有痰水瘀血結成痞塊,藏於腹脅,作脹且痛的症狀。《丹溪心法》也提到「久瘧母不愈者,宜四獸飲,間服山甲湯。」說明山甲湯是治療久瘧、瘧母的常用方劑。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針對瘧母所造成的瘀血痞塊,起到消散的作用。如《瘍醫大全》中提到「癰疽未潰,皂角刺、穿山甲湯下。」《經驗丹方彙編》亦指出「無名腫毒(貝母金銀花連翹湯下);癰疽未潰(皂角刺穿山甲湯下)」,這些都顯示穿山甲在消腫、未潰的瘡瘍中可以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推測其可以幫助活血化瘀、促進瘡瘍成熟。
利水消脹、解毒殺蟲: 木鱉子具有利水消脹、解毒殺蟲的功效,可以幫助消除瘧疾日久所產生的水濕停滯、腹脹等症狀。同時,其解毒殺蟲的作用也可能有助於對抗瘧原蟲。《瘍醫大全》中「濕痰流注,貝母湯下」、《經驗丹方彙編》中「濕痰流注(貝母湯下)」的記載,都提到以貝母為主,治療濕痰流注的症狀,顯示木鱉子也有類似的應用,可以與其他藥物搭配,加強利水消脹的功效。
協同作用: 山甲湯中穿山甲和木鱉子兩味藥合用,可以針對久瘧、瘧母的病機,即「痰水瘀血結成痞塊」,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利水消脹、解毒殺蟲的綜合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
山甲湯以穿山甲和木鱉子為主藥,通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利水消脹、解毒殺蟲的功效,針對久瘧、瘧母以及由痰水瘀血結成的痞塊等症狀進行治療。從多篇古文的記載來看,山甲湯在古代醫學中是一個治療久瘧、瘧母的有效方劑。
備註:
此分析基於古文內容,現代中醫對山甲湯的應用和認識可能有所發展和變化,在臨床使用前應以中醫師的醫囑為準。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木鱉子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溫酒調下。
治久瘧、瘧母,宜四獸飲,間服山甲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山甲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穿山甲、木鱉子各等分。 主治:久瘧、瘧母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