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花黃連丸
GE HUA HUANG L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九七引《德生堂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葛花黃連丸中包含黃連,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黃連性寒,味苦,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等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抑制腸道菌羣過度繁殖,並可清瀉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黃連還可解毒消腫,對於一些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葛花黃連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葛花黃連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寬中,消食導滯:枳殼味苦性寒,能行氣消積,寬胸散結,有助於消食導滯,緩解因食積、胃氣不舒所致的腹脹、胃痛等症狀。
- 配合黃連清熱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瀉火,但其性寒涼,易傷脾胃。而枳殼能理氣健脾,與黃連相配,既能清熱瀉火,又能避免傷脾胃,使藥效更佳。
葛花黃連丸方劑中加入葛根,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透疹,並輔助黃連清熱瀉火。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熱毒壅閉肌膚所致的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同時,葛根還具有透疹作用,能促進疹子發出,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葛根在葛花黃連丸中與黃連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透疹的效果,有效治療熱毒壅閉肌膚所致的各種疾病。
葛花黃連丸中包含葛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葛花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清解暑熱,治療熱毒瘡瘍,並能止血消腫,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
- 與黃連相輔相成: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經,以瀉火解毒著稱。葛花與黃連配伍,一涼一寒,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更能增強藥效。
因此,葛花在葛花黃連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與黃連相輔相成,共同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
對於[葛花黃連丸]中的槐花成分,槐花性味苦涼,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該方加入槐花旨在增強涼血止血的作用。
葛花黃連丸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方中以葛花、黃連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故佐以木香行氣散結,防止藥性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
- 調和藥性:木香氣味芳香,能調和葛花、黃連的苦寒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刺激腸胃,且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葛花黃連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因長期縱慾過度、酗酒好色或嗜食煎炸厚味,導致大腸蘊積熱毒,引發痔漏便血。其痔瘡形態多樣(如鼠奶狀、連珠狀、翻花狀、雞冠狀),病灶或位於直腸頭端、肛門周圍,伴隨腫痛、流膿、反覆出血。患者面色萎黃、食慾不振,或見糞後出血(血色紅黑或夾雜絲縷狀血液),嚴重者甚至行動困難。其病機核心為濕熱毒邪下注大腸,氣滯血瘀,絡脈損傷,屬實熱證候。
組成藥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黃連(酒蒸)
- 主攻大腸濕熱毒邪,酒蒸後增強上行清熱之效,兼能活血。其苦寒之性直折火毒,為方中君藥,針對「熱毒深蘊」之病根。
枳殼(炒)
- 破氣消積,疏導大腸氣滯,緩解肛門腫痛。炒製後減其峻烈,協同黃連疏通鬱熱,改善「氣滯血瘀」之腫痛。
乾葛(葛根)
- 升發脾胃清陽,緩解濕熱下陷所致的肛門灼痛,兼能生津,防黃連過燥。
葛花(或葛根代)
- 專解酒毒,化濕熱從小便而走,針對「嗜酒傷腸」之病因。若無葛花,以葛根替代,雖解酒力稍弱,仍可協同清熱升陽。
槐花
- 涼血止血,清大腸火,直接針對「便血、痔瘡出血」,尤擅治下部血熱妄行。
木香
- 行氣止痛,調暢腸胃氣機,與枳殼一破一調,助濕熱毒邪外排,改善「起臥艱難」之氣滯症狀。
全方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為主:黃連、槐花直清大腸熱毒,治其本。
- 行氣活血為輔:枳殼、木香疏通氣滯,改善腫痛;酒蒸黃連兼顧活血散瘀。
- 升清利濕為佐:乾葛、葛花升提清陽,分化濕熱,防毒邪下陷。
- 止血治標為使:槐花專止痔血,黃連涼血斂瘡,標本兼顧。
全方通過清熱解毒、行氣止血、升清降濁,調理大腸氣血,使熱毒得泄、瘀滯得通,則痔瘡腫痛出血自緩。其設計兼顧病因(酒色炙煿)、病機(濕熱氣滯)、症狀(出血疼痛),體現「通因通用」之思路,以行氣活血助熱毒外解,而非單純涼血止血。
傳統服藥法
黃連1斤(酒蒸,浸去酒,曬乾),枳殼半斤(去瓤,炒),乾葛4兩,葛花4兩(如無,以葛代之),槐花4兩,木香3兩。
上為末,留浸黃連酒作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飯水送下,酒亦可,不拘時候,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嚴重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葛花黃連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引《德生堂方》。 組成:黃連1斤(酒蒸,浸去酒,曬乾),枳殼半斤(去瓤,炒),乾葛4兩,葛花4兩(如無,以葛代之),槐花4兩,木香3兩。 主治:因嗜欲恣情,酒色無厭,或食煎煿之肉,大腸受熱毒之深,以致痔漏便血。或痔如鼠奶,連珠翻花雞冠之狀,其形不一,或在大腸頭上,糞門左右,腫痛流膿出血,發不時,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或有糞後便血紅黑,又有長絲縷之血,起卧艱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