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至聖散

WU LING ZHI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三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肺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2%
胃經 10%
心經 6%
膽經 6%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脂為五靈至聖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功效與方劑組成息息相關。

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其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作用。

此外,五靈脂與其他藥材如川芎、乳香、沒藥等配合,共同發揮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的最佳效果。

五靈至聖散中包含白薇,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白薇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方中常與其他藥物合用,以清解熱毒,治療熱病、癰疽、瘡瘍等症。

二、 利水消腫:白薇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水腫。方中白薇配合其他利水藥物,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總而言之,白薇在五靈至聖散中,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五靈至聖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肺散寒,通鼻竅: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五靈至聖散主治風寒犯肺,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細辛可以溫肺散寒,打開鼻竅,促進鼻腔通氣,達到緩解鼻塞、鼻涕,改善頭痛等症狀的效果。
  2. 引藥入肺,協同作用:細辛辛香走竄,能引藥入肺,促進其他藥物發揮藥效。五靈至聖散中包含其他藥物,如柴胡、葛根等,細辛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深入肺部,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五靈至聖散中包含骨碎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骨: 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之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骨折癒合不良等症,骨碎補能補益腎氣,促進骨骼生長,有利於骨傷的恢復。
  2. 止痛消腫: 骨碎補除補腎壯骨外,亦具止痛消腫之功效。此方中,骨碎補可與其他藥物相配合,共同發揮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五靈至聖散主治功效分析

五靈至聖散,主要針對因蟲蛀引起的牙痛而設。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從多部古籍醫書中窺見。

病因分析:

《瘍醫大全》、《辨證奇聞》及《辨證錄》皆指出,牙痛的根源並非齒骨本身生蟲,而是由於「多食肥甘」,導致「熱氣在胃」,胃火上衝口齒,濕氣乘虛而入,濕熱相搏不散,進而滋生牙蟲。牙蟲初生時數量不多,但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繁衍,啃食牙齒,最終造成牙齒損壞、疼痛,甚至脫落。此種牙痛,不僅難以根治,更可能反覆發作,給患者帶來長期的困擾。

治療原理:

針對此病因,五靈至聖散並非內服,而是以外治為主。古籍醫家認為內治之藥,雖能清熱,但未必能殺蟲,反可能傷及臟腑,故選用外治,直接針對病灶。此方藥物配伍,各有側重,相互協同:

  1. 殺蟲止痛: 五靈脂與白薇被視為殺蟲要藥。《瘍醫大全》認為,五靈脂與白薇能「殺蟲於無形」。《辨證奇聞》亦認為此方「必外治,若內治,蟲未殺而臟腑先傷。」故以外用藥粉直接作用於患處,以達殺蟲止痛之效。

  2. 清熱散火: 細辛具溫散之性,能「散火」。牙痛的產生,與胃火上炎密切相關。細辛可疏散局部鬱熱,以緩解疼痛。

  3. 引藥入骨: 骨碎補性味苦溫,具有「透骨」之功,引導藥力深入齒骨,以達病所,使牙蟲無處藏身,從而徹底殺蟲止痛。《瘍醫大全》強調:「碎補透骨,引藥入骨,則無可藏蟲,蟲盡則痛自止。」

外治方法:

《瘍醫大全》與《辨證奇聞》記載,將五靈脂、白薇、細辛、骨碎補研成細末,先以滾水漱口至淨,再將藥末以滾水調成稀糊狀,漱口半日後吐出,反覆數次。如此,可使藥力充分發揮,直達病灶,殺蟲止痛。

《春腳集》則提到,可將藥末用布包繫,直接咬在痛處,使藥力與唾液接觸,產生藥效,以緩解疼痛。

總結:

五靈至聖散針對因過食肥甘、濕熱蘊結、蟲蝕牙齒所致的牙痛,採用外治法,以五靈脂、白薇殺蟲止痛,細辛清熱散火,骨碎補引藥入骨,四藥合用,可有效緩解牙痛,並能徹底殺滅牙蟲,達到治本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3錢(研絕細末),白薇3錢,細辛5分,骨碎補5分(各研為細末)。
先用滾水含漱齒至淨,然後用前藥末5分,滾水調如稀糊。含漱齒半日,至氣急急吐出,如是者3次,痛止而蟲亦死矣,斷不再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靈至聖散有散風除濕、止痛的功效,主治蟲牙痛。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至聖散,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五靈脂3錢(研絕細末),白薇3錢,細辛5分,骨碎補5分(各研爲細末)。 主治:蟲牙痛。多食肥甘,齒牙破損而作痛,如行來行去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