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薑莧方
WEI JIANG XIAN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3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煨薑莧方」中包含「馬齒莧」,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的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多醣類、黃酮類、氨基酸等,對多種病症具有藥用價值。
在「煨薑莧方」中,馬齒莧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出血等。
煨薑莧方中加入生薑,乃取其辛溫發散之性,用以緩解莧菜性寒所致的脾胃虛寒。
首先,莧菜性寒,食用過多易傷脾胃,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中和莧菜的寒性,避免其損傷脾胃。其次,生薑辛溫,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吸收,增加食慾。與莧菜同煮,可起到暖胃助消化之效。
因此,煨薑莧方中加入生薑,不僅能緩解莧菜的寒性,更能促進脾胃功能,增進食慾,達到藥食同源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煨薑莧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馬齒莧 (細切一握)
- 生薑 (細切二兩)
出處:《聖濟總錄》
主治功效: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本方主治「久痢不止,或赤或白」。所謂「久痢」,是指腹瀉日久不癒,病程較長的痢疾。痢疾的病因多與濕熱、疫毒等有關,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痢疾可因病程長短、病情輕重而表現為赤白痢,赤痢指以膿血便為主的痢疾,白痢指以黏液便為主的痢疾。本方用於治療久痢,不論赤痢或白痢皆可應用,顯示其具有較廣泛的止痢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僅由兩味藥物組成,但其配伍巧妙,相輔相成:
馬齒莧: 馬齒莧性寒,味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濕止帶之功。《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赤白痢疾,解一切熱毒。」可見馬齒莧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能針對痢疾的濕熱病因,清除腸道濕熱,緩解痢疾引起的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止痢的效果。
生薑: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止嘔的功效。在此方中,生薑主要起到兩個作用:首先,久痢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生薑的溫性可溫脾暖胃,鼓舞脾陽,從而改善腹瀉;其次,生薑能散寒解表,可協助祛除體內可能存在的寒邪,改善因寒邪引起的腹瀉。
方劑配伍:
馬齒莧與生薑一寒一溫,一清一散,相輔相成,既能清解腸道濕熱,又能溫暖脾胃,兼顧了痢疾的病因及病機。兩藥合用,既能止痢,又能調節腸道功能,使之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久痢的目的。
總結:
「煨薑莧方」以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配伍生薑溫中散寒、溫脾止瀉,兩藥協同作用,清熱散寒並用,達到治療久痢的目的,不論赤痢或白痢,皆可應用。其配伍思路體現了中醫「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煨薑莧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組成:馬齒莧(細切)1握,生薑(細切)2兩。 主治:久痢不止,或赤或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