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散

QI Y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膀胱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七葉散中加入浮萍,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的功效。浮萍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浮萍輕浮,能直達膀胱,利水滲濕效果較佳,對於因濕熱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同時,浮萍也能清熱解毒,對於一些伴有發熱、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七葉散中加入芙蓉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芙蓉葉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

對於七葉散治療的病症,芙蓉葉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炎症、腫痛、出血等症狀。例如,七葉散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外傷出血、溼疹等,而芙蓉葉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正好可以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七葉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七葉散主治風寒濕痹,方中藥材多偏寒涼,如羌活、防風等。大棗性溫,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2. 補益氣血: 大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七葉散祛風散寒,同時也耗氣傷血,大棗的補益作用,可提升人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因此,七葉散中加入大棗,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主治功效


七葉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惠直堂經驗方》的記載,七葉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方劑組成包括大葉浮萍、芙蓉葉、大棗,以及槐葉、桑葉、柳葉、桃葉等七種葉子,並加入少量鹽和蜂蜜。

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解毒: 方中浮萍、芙蓉葉、槐葉、桑葉、柳葉、桃葉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熱毒之證,能起到清泄熱邪的作用。其中,芙蓉葉更側重於清肺化痰,而其他葉類多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共同作用之下,有助於將體內熱毒散去。

  2. 消腫止痛: 熱毒常導致局部紅腫熱痛,方中多種葉類藥物的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消除炎症反應,減輕腫脹和疼痛。外敷方式更能直接作用於患處,加速局部炎症的消退。

  3. 滋養潤燥: 大棗具有補血養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在此方中雖非主要治療熱毒,但可以輔助調養身體,補益氣血,以防熱毒傷陰耗氣,且蜂蜜亦具有潤燥的作用。

  4. 外敷作用: 七葉散將藥物搗爛外敷,可以使藥效直接作用於患處,利於藥物滲透,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加速病情的康復。

綜合分析:

七葉散利用多種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葉類藥物,結合少量鹽和蜂蜜,採用外敷的方式,針對熱毒所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治療效果。方中大棗和蜂蜜雖非主要治療熱毒,但可輔助調養身體,增強療效。 總體而言,七葉散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來達到治療熱毒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大葉浮萍、芙蓉葉、棗、槐、桑柳、桃各葉各等分。
入鹽、蜜各少許,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七葉散,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大葉浮萍、芙蓉葉、棗、槐、桑柳、桃各葉各等分。 主治:熱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