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萹竹葉羹
BIAN ZHU YE GE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食醫心鑑》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中性 (0.90)複方歸經比例
小腸經 20%
胃經 20%
心經 20%
腎經 20%
心包經 20%
小腸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萹竹葉羹中含有淡竹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除煩: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萹竹葉羹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等症,淡竹葉的清熱利尿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
二、配伍增效:萹竹葉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萹蓄、滑石等,共同發揮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的作用,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淡竹葉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整體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萹竹葉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痔疾下血」,即痔瘡出血之證。古代醫家認為痔疾多因濕熱下注、血分鬱熱所致,萹竹葉性味甘淡微寒,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配合鹽、椒、蔥白等辛溫之品,既可佐制其寒性,又可散瘀通絡,共奏清熱祛濕、止血消痔之效。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主藥:萹竹葉
-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入膀胱、小腸經。
- 功效推論:
- 清熱利濕:萹竹葉能滲濕清熱,針對痔瘡濕熱下注之病機。
- 涼血止血:其性寒可清血分熱邪,改善血熱妄行之出血症狀。
2. 輔佐調味品
- 鹽:
- 性咸寒,能軟堅散結,助萹竹葉清熱,兼引藥下行至病所(肛門)。
- 椒(花椒):
- 性辛溫,具溫中散寒、殺蟲止痛之效,可緩解痔瘡腫痛,並調和萹竹葉之寒涼。
- 蔥白:
- 性辛溫,能通陽散結、促進局部氣血流通,輔助消散痔瘡瘀滯。
3. 劑型與用法
- 羹劑:
- 將萹竹葉煮作羹,易於消化吸收,且溫服能緩和藥性,適合腸道疾患。
- 空腹食用:
- 使藥力直達下焦,增強對肛腸局部的作用。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萹竹葉為君,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佐以椒、蔥白辛溫行氣,散瘀止痛;鹽咸寒軟堅,引藥下行。全方寒溫並用,標本兼治,共達清熱止血、消腫散結之效,適用於濕熱型痔瘡出血。
傳統服藥法
萹竹葉半斤。
上切。
於沸湯中煮作羹,著鹽、椒、蔥白調和,空心食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萹竹葉羹,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食醫心鑑》。 組成:萹竹葉半斤。 主治:痔疾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