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湯

香瓜湯

XIANG GU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22%
肺經 22%
腎經 11%
肝經 11%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瓜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 香瓜本身性寒,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而木瓜亦屬性涼,能助香瓜增強清熱解暑之效,特別適用於夏季暑熱所致的口渴、煩躁、中暑等症狀。
  2. 健脾消食: 木瓜富含蛋白酶,有助於蛋白質的分解,能促進消化,減輕胃腸負擔。與香瓜搭配,不僅能清熱解暑,更能健脾消食,適合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食用。

香瓜湯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暑解表,芳香化濕:香瓜性寒,味甘,具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之效。藿香辛溫,芳香化濕,能解暑濕、止嘔吐,與香瓜相配,增強其清熱解暑功效,並能調節脾胃功能,使暑濕之氣得以宣泄。
  2. 增香提味,提高口感:藿香具有獨特的香氣,加入香瓜湯中,不僅能增強藥物的功效,更能提升湯品的香味,使之更具清涼爽口之感,更易於患者接受。

香瓜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去除寒性: 香瓜性寒,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高良薑性溫,可以溫中散寒,與香瓜的寒性相佐,有助於平衡其寒性,減輕對腸胃的刺激,使人食用更安全舒適。
  2. 增強口感: 高良薑辛辣芳香,與香瓜的清甜口感相輔相成,能提升整體風味,讓香瓜湯更具層次感和食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瓜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吐瀉」,即現代所稱之嘔吐與腹瀉。其證多因脾胃受寒濕所擾,氣機逆亂,清濁不分而致。方中藥物性味偏溫,推測適用於寒濕內阻或飲食生冷引發之吐瀉,症見腹冷痛、嘔吐清水、下利清穀等。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1. 乾木瓜(半兩)

    • 性味酸溫,歸肝、脾經。古代視其能「化濕和胃」,舒筋活絡,多用於濕困脾胃之吐瀉轉筋。其酸味可收斂津液,防止嘔瀉過度傷陰,兼緩解腹痛。
  2. 藿香葉(半兩)

    • 辛微溫,芳香化濕,為暑濕時令要藥。其氣芳香,能醒脾開胃、止嘔,尤其針對濕濁中阻所致之嘔惡;同時能發表解暑,若吐瀉兼感風寒表邪,可兼解表邪。
  3. 良薑(高良薑,半兩)

    • 辛熱,專入脾胃,善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針對中焦虛冷或寒邪直中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清水,其溫燥之性可驅散寒濕,恢復脾胃運化。

三、配伍原理與協同作用

  • 溫中化濕為核心:三藥皆溫,共奏溫中焦、散寒濕之效。良薑為主,直祛脾胃寒邪;藿香輔助化濕醒脾,兼解表邪;木瓜和胃緩急,防津液過耗。
  • 標本兼顧:藿香、木瓜偏行氣化濕以治標(止吐瀉),良薑溫裏以治本(散寒)。
  • 煎服法之意:空腹服藥使藥力直達中焦;藥渣再煎,充分提取辛溫成分,增強藥效持久性。

四、推衍應用範疇
此方適合「寒濕型吐瀉」,若見舌苔白膩、脈沉緊者尤宜。然若吐瀉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則屬濕熱,非本方所宜。後世或可延伸用於夏季貪涼飲冷所致之胃腸不適,或輕症霍亂屬寒者。

(按:古代方劑之應用,需結合具體脈證辨識,此分析基於傳統藥性理論推演。)

傳統服藥法


乾木瓜半兩,藿香葉半兩,良薑半兩。
上為粗末,分作二服。
每服用水2大盞,煎至1盞,空心食前服,並滓再煎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瓜湯, 出處:《百一》卷六引字文尚書方。 組成:乾木瓜半兩,藿香葉半兩,良薑半兩。 主治:吐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