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金丹

SHENG J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肺經 28%
肝經 25%
脾經 10%
心經 7%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聖金丹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風痰阻滯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緩解。
  2. 疏散風熱:白僵蠶亦能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聖金丹方劑中加入白僵蠶,旨在發揮其祛風止痙、疏散風熱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聖金丹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善於燥濕化痰,能有效清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疾病,例如咳嗽、哮喘等。
  2. 降逆止嘔: 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噁心等症狀。

因此,聖金丹方劑中加入半夏,可以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聖金丹方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通絡: 烏梢蛇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聖金丹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而烏梢蛇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解毒消腫: 烏梢蛇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毒蛇咬傷、癰疽腫毒等症。聖金丹亦可用於治療某些毒邪入侵所致的疾病,烏梢蛇的解毒作用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聖金丹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聖金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青黛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2. 涼血止血: 青黛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聖金丹中加入蟾酥,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解毒消腫: 蟾酥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症狀。聖金丹主治癰疽疔瘡,而蟾酥的解毒消腫作用正好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的效果。

2. 祛風止癢: 蟾酥還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聖金丹中加入蟾酥,可以加強其止癢消腫的效果,改善皮膚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聖金丹

組成: 白殭蠶、半夏、烏梢蛇、青黛、蟾酥

古代功效主治: 小兒痰實潮搐者

治療原理分析:

聖金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痰實潮搐之證。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息風止痙,化痰散結: 方中白殭蠶性味鹹辛平,入肝肺經,具有息風止痙,化痰散結之功,為君藥。小兒痰實壅盛,易引動肝風,導致抽搐,白殭蠶能熄滅內風,制止抽搐,並能祛除痰涎,使痰涎易於排出,從而解除痰壅之患。

  2.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半夏辛溫,入脾胃肺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臣藥。痰濕內盛是導致小兒痰實潮搐的重要因素,半夏能燥化脾胃之濕,使痰涎無以滋生,並能降逆止嘔,防止痰涎上湧,加重病情。

  3. 祛風通絡,解毒止痛: 烏梢蛇甘平,入肝脾經,能祛風通絡,青黛鹹寒,入肝肺經,能涼血解毒,消腫止痛,共為佐藥。烏梢蛇能祛除經絡中的風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青黛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緩解抽搐引起的疼痛。

  4. 開竅醒神,鎮靜安神: 蟾酥辛溫有毒,入心經,能開竅醒神,鎮靜安神,為使藥。蟾酥具有較強的開竅醒神作用,能迅速解除痰涎壅塞所致的神昏,使患兒恢復清醒,並能鎮靜安神,緩解抽搐。

綜上所述,聖金丹通過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祛風通絡、解毒止痛、開竅醒神、鎮靜安神等多種途徑,共同發揮治療小兒痰實潮搐的作用。

益母聖金丹

組成: 當歸(三錢)、牛膝(二錢)、山楂(二錢)、茯苓(二錢)、青皮(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

古代功效主治: 調經行血

治療原理分析:

益母聖金丹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行血化瘀。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方中當歸甘辛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為君藥。婦女月經不調多與血虛血瘀有關,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能有效改善血虛血瘀的狀況,使月經恢復正常,並能緩解經期腹痛。

  2. 活血祛瘀,通經利水: 牛膝苦甘平,入肝腎經,能活血祛瘀,通經利水,為臣藥。牛膝能活血祛瘀,加強當歸的活血作用,並能引血下行,通利月經,同時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祛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經期水腫。

  3. 活血化瘀,消食導滯: 山楂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能活血化瘀,消食導滯,為佐藥。山楂能活血化瘀,加強當歸、牛膝的活血作用,並能消食導滯,改善因飲食積滯引起的月經不調。

  4.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腎經,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為佐使藥。茯苓能健脾利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濕邪阻礙氣血運行,並能寧心安神,緩解因月經不調引起的煩躁不安。

  5.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苦辛溫,入肝膽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制香附辛微苦平,入肝脾三焦經,能疏肝理氣,調經止痛,共為佐使藥。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氣鬱結易導致月經不調,青皮和制香附能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調經止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益母聖金丹通過補血活血、活血祛瘀、消食導滯、健脾利濕、疏肝理氣等多種途徑,共同發揮調經行血的作用,適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行血化瘀之證。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1兩,半夏1兩(湯洗7次,焙乾),烏蛇頭1枚(酥炙令黃,以上搗羅為細末,另研入),青黛1分,蟾酥3片(如柳葉大,鐵器上焙乾)。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粒,點龍腦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聖金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四引《醫方妙選》。 組成:白僵蠶1兩,半夏1兩(湯洗7次,焙乾),烏蛇頭1枚(酥炙令黃,以上搗羅爲細末,另研入),青黛1分,蟾酥3片(如柳葉大,鐵器上焙乾)。 主治:小兒痰實潮搐者。

聖金丹,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蔓菁子4兩,蛇退皮1兩,蟬殼1兩,羌活1兩,川芎1兩,木賊1兩,甘草(炙)1兩,石決明1兩,密蒙花1兩,青葙子1兩,石膏1兩,青皮1兩,枸杞子1兩,白蒺藜1兩,防風1兩,蒼朮(泔浸,切焙)2兩。 主治:眼中翳膜,昏暈黑花,發赤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