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靈膏
TIAN L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靈膏」中的天靈蓋,實際上是指人頭骨的頂骨部分。在古代醫學中,天靈蓋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固齒止痛的作用。在該方劑中,天靈蓋可能用於治療因驚嚇所致的不安或牙齒疼痛等症狀。
「天靈膏」方劑中使用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蔥白性溫,入肺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經絡而引起的頭痛、頭風、鼻塞、流涕等症狀,蔥白可以起到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 消腫止痛,拔毒生肌: 蔥白具有消腫止痛、拔毒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瘡瘍、皮膚瘙癢等症狀,蔥白可以起到消腫止痛、拔毒生肌的作用。
因此,「天靈膏」方劑中使用蔥白,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消腫止痛、拔毒生肌等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天靈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獨特的藥性來達到治療效果。
一、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昏厥等症狀,麝香可以有效地開通心竅,恢復神志。
二、消腫止痛: 麝香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麝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天靈膏中加入麝香,可以發揮其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天靈膏主治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中,天靈膏一方被載於治療「牡痔有頭,痛楚不可忍,或有瘡漏濕」的篇章中。該書同時列出其他治療牡痔的方劑,如棗白皮酥散、鯪鯉甲散及鱉甲散,可作為對比分析的基礎。
治療原理分析: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天靈蓋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這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淤血是導致疼痛和腫脹的重要因素。牡痔,特別是痛楚不可忍的情況,往往與局部氣血瘀滯有關。天靈蓋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因瘀血造成的腫脹和疼痛。
解表散寒,發汗通陽: 蔥白的加入,則針對可能存在的寒邪入侵。雖然牡痔主要病因是氣血瘀滯,但寒邪入侵也可能加劇局部的氣血運行障礙,導致疼痛加劇。蔥白的解表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體表的寒邪,溫通陽氣,從而減輕因寒邪導致的疼痛。
開竅醒神,行氣止痛: 麝香的應用,則體現了中醫「不通則痛」的理論。麝香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功效。牡痔的疼痛,可能是由於局部氣機不暢所致。麝香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機,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同時,麝香的開竅醒神作用,可能對於疼痛難忍、影響睡眠的患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綜合分析:
天靈膏的組成,體現了中醫治療「痛則不通」的思路。方劑以天靈蓋活血化瘀為核心,配以蔥白散寒通陽,麝香行氣止痛,三者協同作用,共同針對牡痔引起的腫痛及瘡漏濕等症狀。與《聖濟總錄》中其他治療牡痔的方劑相比,天靈膏的組成相對更加全面,既能針對瘀血,又能兼顧寒邪和氣機不暢。棗白皮酥散側重於斂瘡止痛,鯪鯉甲散和鱉甲散則分別側重於行氣通絡,以及軟堅散結。天靈膏的優勢在於其綜合性,可以更全面地處理牡痔引起的複雜症狀。
總而言之,天靈膏的治療原理在於通過活血化瘀、散寒通陽、行氣止痛的綜合作用,達到減輕牡痔腫痛、促進瘡口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天靈蓋(酥炙) 0.5兩,熏陸香0.5兩,葵根1分,李根1分,蔥根1分(細銼),麝香1錢(研)。
上為末,以豬脂或膠水調和如膏。攤故帛上貼之,日3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天靈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天靈蓋(酥炙)半兩,熏陸香半兩,葵根1分,李根1分,蔥根1分(細銼),麝香1錢(研)。 主治:牡痔有頭,疼楚不可忍,或有瘡漏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