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胎散
TUO T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略六書》卷二十九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8.5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肝經 24%
脾經 24%
肺經 13%
心經 10%
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脫胎散中包含蛇蛻,主要是因為蛇蛻具有以下兩種功效:
- 祛風止痙: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蛇蛻可以治療因風邪入侵而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脫胎散作為治療小兒驚癇的方劑,蛇蛻可以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引起的驚悸不安、抽搐等症狀。
- 活血通絡:蛇蛻還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脫胎散中加入蛇蛻,可以促進血行,改善因風邪入侵導致的經絡阻滯,進而達到止痙的效果。
因此,蛇蛻是脫胎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在祛風止痙和活血通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小兒驚癇。
脫胎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脫胎散主治中風昏迷、痰迷心竅等症,麝香可通過開竅醒神,促進神志恢復,改善昏迷狀態。
- 活血通絡: 麝香亦具有活血通絡之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改善中風後肢體麻木、癱瘓等症狀。
脫胎散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發散風寒: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蔥白可以起到解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 解毒消腫:蔥白亦具有一定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一些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瘡瘍腫毒,蔥白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脫胎散中加入蔥白,不僅有助於發散風寒,更能促進藥物有效地解毒消腫,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脫胎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産逆胎死,脈沉者」,即針對孕婦難産、胎死腹中,且脈象沉伏的危急狀況。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氣血瘀滯、胎氣逆行所致,需以通利下胎、活血開竅為治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蛇蛻(全條,香油燈炙)
- 蛇蛻性味鹹甘平,傳統用於「透毒通絡,催生下胎」,尤其擅長鬆解胞宮瘀滯。《本經逢原》載其能「引藥達胞,去滯生新」。以香油燈炙後,其性更溫,增強活血通行之力。
- 核心作用:疏通產道,鬆解胎衣與胞宮黏連,促進死胎排出。
麝香(一錢)
- 麝香辛溫走竄,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本草綱目》謂其「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在此方中,藉其峻烈之性,迅疾穿透胞宮瘀阻,激發子宮收縮。
- 核心作用:強力破血開竅,刺激子宮運動,助死胎脫離。
蔥白(七枚)
- 蔥白辛溫,能宣通陽氣,散寒行滯。《別錄》言其「主傷寒寒熱,中風面目腫」。此處用其辛散之性,輔助蛇蛻、麝香通行下焦,兼解產時寒凝氣滯。
- 核心作用:溫通脈絡,助氣血運行,緩解產道痙攣。
2. 配伍邏輯
- 以「通」為綱:三藥皆具辛散之性,蛇蛻主外鬆(胞宮黏連)、麝香主內透(血脈閉阻)、蔥白主氣行(陽氣鬱滯),三者協同形成「外鬆-內透-氣行」的立體通利網絡。
- 煉蜜為丸:蜜能緩和藥性,避免麝香過於峻烈傷正,同時潤滑產道,減低死胎下行阻力。
- 童便與酒煎服:
- 童便(小兒尿液)鹹寒,古代認為可「引血下行,消瘀止痛」。
- 酒性溫行,助藥勢直達下焦。兩者合用,既能活血,又能制約麝香之燥性。
3. 治療原理
此方針對「胎死不下,脈沉」的病機關鍵在於:
- 氣血瘀閉:脈沉提示氣血運行極度受阻,死胎滯留胞宮,需峻藥破結。
- 產道不暢:蛇蛻鬆解、麝香開竅、蔥白通陽,三者直接作用於產道與子宮,促使胎體分離。
- 標急為先:死胎久留易致産婦血崩或感染(古稱「產後惡露不下」),故以麝香為君,速效開通,佐以蛇蛻、蔥白標本兼顧。
總結
脫胎散為古代急救產科方,其設計著眼於「通、透、行」三法,針對氣血瘀滯、胎衣黏連之死胎不下證。全方藥簡力專,以麝香為動力核心,蛇蛻為結構鬆解劑,蔥白為氣機推手,配合童便與酒的引經作用,形成高效的「下胎通路」。此方反映了古代醫家對危急產證「以通為用」的治療哲學,體現了中藥配伍中「峻藥緩攻」的智慧(如蜜制丸劑)。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傳統理論,未涉及現代醫學觀點。)
傳統服藥法
蛇蛻全條(香油燈炙),麝香1錢,蔥白7枚。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1錢許,童便和酒煎,去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通經下胎之功,若孕婦服用,可能會導致流產。
相同名稱方劑
脫胎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九。 組成:蛇蛻全條(香油燈炙)、麝香1錢,蔥白7枚。 主治:産逆胎死,脈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