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消發背方

TIAN XIA DI YI XIAO FA BEI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18%
大腸經 18%
肺經 12%
胃經 12%
脾經 6%
膽經 6%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包含紫花地丁,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紫花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蘊結於背部的瘡瘍腫毒,如背部膿包、瘡癤等。此外,紫花地丁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背部腫痛,加速傷口癒合。因此,紫花地丁在「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角色,有助於快速消退背部瘡瘍腫毒。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散發風熱,使之從體表排出。背部痘瘡多因熱毒蘊結於血分所致,金銀花可清解血分熱毒,促進瘡瘍消退。此外,金銀花亦能涼血止痛,緩解痘瘡發作時所伴隨的疼痛不適。故在「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金銀花成為不可或缺的藥材,為治療痘瘡發背提供了重要的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功效。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其擅長清瀉心火,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瘡、煩躁不安等症。發背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黃連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
  2. 涼血止血: 黃連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發背也常伴有局部出血,黃連可有效止血,控制病情發展。

總而言之,黃連在「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幫助治療發背的熱毒、炎症和出血等症狀。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包含槐花,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功效。

槐花味苦、性涼,歸肝、大腸經。其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對於因血熱毒盛所致的背瘡、發背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槐花能涼血止血,有助於控制發背的出血,並清熱解毒,減少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因此,槐花被列入「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中,有助於治療發背,促進患者康復。

主治功效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瘍醫大全》記載,「天下第一消發背方」由紫花地丁、金銀花、川連(酒製)、黃花、地丁、槐花組成,主治「發背」。其治療原理可從藥材的個別功效及整體配伍進行分析:

藥材功效分析:

  • 紫花地丁、金銀花、黃連(川連): 此三味藥皆具清熱解毒之功,其中紫花地丁兼具利尿抗炎之效,金銀花更長於涼血止痢,黃連則擅瀉火燥溼。三藥合用,能強效清除體內熱毒,為治療癰疽腫毒之要藥,針對發背初起之紅腫熱痛有顯著療效。

  • 槐花: 槐花具收斂止血之功,同時亦有降壓安神之效。在發背的治療中,此藥可能輔助減少炎症反應引起的出血,並有助於舒緩患者因疼痛引起的情緒波動,從而促進機體修復。

  • 地丁(紫花地丁或可能是另一種地丁,因原文重複,可理解為紫花地丁加另一種): 因原文中提到紫花地丁,又重複提到地丁,推測此處地丁可能為另一種地丁類藥材,其功效可能與紫花地丁相似,進一步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配伍分析:

本方以清熱解毒藥為主,佐以收斂止血之藥,整體配伍旨在清除體內熱毒,消腫散結。方中以紫花地丁、金銀花、黃連為君,力主清熱解毒,直擊病因。槐花則輔助收斂止血,減少炎症反應,而重複提及的地丁則有加強清熱解毒之效。全方藥力峻猛,直達病所,可有效控制發背病情。

治療原理:

《瘍醫大全》記載此方服藥後,「隨用溫水洗四肢,取微汗後,毒氣下行,四肢生小瘡,而發背自消」。這顯示其治療機理是通過內服藥物,清除體內熱毒,再通過溫水洗浴及發汗的方式,將毒邪引導至四肢,以小瘡的形式排出,從而達到治療發背的目的。這種內外結合,通經泄毒的治療方式,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

傳統服藥法


紫花地丁1兩,金銀花1兩,川連(酒制)1兩,黃花地丁1兩,槐花1兩。
分4劑,水煎服。隨用溫水洗四肢,取微汗後,毒氣下行,四肢生小瘡而發背自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紫花地丁1兩,金銀花1兩,川連(酒制)1兩,黃花地丁1兩,槐花1兩。 主治: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