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蒲藍湯

羌活蒲藍湯

QIANG HUO PU L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施治》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胃經 26%
心經 13%
腎經 11%
膀胱經 11%
肺經 11%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羌活蒲藍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疏散風寒,止痛止癢,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2. 配合蒲公英,清熱解毒: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與羌活搭配,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風熱感冒、瘡瘍腫毒等症,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羌活蒲藍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由羌活、蒲公英、板藍根等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蒲公英之所以被選用,乃因其性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在方中,蒲公英能有效清散體內積熱,對抗炎症,尤其適用於治療因外感風熱所引起的頭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此外,蒲公英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肝臟解毒功能,對於肝膽濕熱導致的黃疸亦有良好療效。結合羌活的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功,以及板藍根的清熱涼血、解毒利咽之效,此三方相輔相成,共同達到了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治療目的。

羌活蒲藍湯的組成中,包含板藍根,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板藍根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與羌活、蒲公英等藥材共同使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熱毒蘊結所致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

二、 抗病毒: 板藍根具有抗病毒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的複製,與羌活、蒲公英等藥材配合,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效預防和治療感冒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羌活蒲藍湯主治「感冒風熱,咽喉腫痛」,其功能定位於外感風熱表證伴隨上焦熱毒。

  1. 感冒風熱:風熱之邪侵襲肺衛,常見發熱、微惡風、頭痛、咳嗽、口微渴等症狀。此方以疏風清熱為核心,針對表邪未解、熱勢偏盛之證。
  2. 咽喉腫痛:屬「喉痹」範疇,多因風熱上攻或肺胃熱毒蘊結所致。方中藥物組合側重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特別適合熱毒壅滯咽喉的病機。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羌活(3-5錢)

  • 傳統功效:辛溫解表,祛風勝濕,主散太陽經風邪。
  • 方中角色
    • 雖性溫,但在清熱藥(蒲公英、板藍根)配伍下,轉化為「辛散透邪」之力,助開泄腠理,驅風熱外透。
    • 針對感冒風熱之「表證」,緩解頭痛、身痛等衛分症狀,體現「火鬱發之」的思路。

2. 蒲公英(5錢-1兩)

  • 傳統功效:苦甘寒,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通淋。
  • 方中角色
    • 專清上焦熱毒,針對咽喉腫痛(局部熱毒壅滯),發揮「消腫散結」之效。
    • 現代藥理支持其廣譜抗菌、抗炎作用,契合咽喉感染的病理基礎。

3. 板藍根(5錢-1兩)

  • 傳統功效: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 方中角色
    • 直入肺胃經,為「喉科要藥」,善治熱毒熾盛之咽喉腫痛,與蒲公英協同增強解毒利咽之效。
    • 兼具「表裡雙解」特性,既可助羌活透表邪,又能清內蘊熱毒。

整體配伍原理

  1. 表裡同治
    • 羌活解表透邪,蒲公英、板藍根清裡熱,形成「外疏內清」格局,符合風熱表證兼裡熱上攻的複合病機。
  2. 清熱與透散並行
    • 避免純寒涼藥冰伏表邪,通過羌活辛散之力,使熱毒從表而解,體現中醫「透熱轉氣」的治療思維。
  3. 針對性強
    • 三藥皆歸肺經,集中作用於上焦,尤其咽喉部位,形成「藥效靶向」。

可能擴展功效

根據組成功效推論,此方或可延伸應用於:

  • 風熱夾毒引起的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乳蛾(扁桃體炎)等。
  • 熱毒初起之皮膚癰腫(如丹毒、癤腫),因蒲公英兼具消癰之功。

總結

羌活蒲藍湯透過「解表—清熱—解毒」三層次作用,展現中醫「分消走泄」的治療智慧,尤適合風熱表證未罷、熱毒上壅咽喉之候。其簡潔配伍凸顯「藥專力宏」的特點,符合傳統方劑「一藥多用」的設計哲學。

傳統服藥法


羌活3至5錢,蒲公英5錢至1兩,板藍根5錢至1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感冒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羌活蒲藍湯, 出處:《辨證施治》。 組成:羌活3-5錢,蒲公英5錢至1兩,闆藍根5錢至1兩。 主治:感冒風熱,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