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精膏

六精膏

LIU J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眾新編》卷五引《醫林》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9%
脾經 20%
肝經 19%
大腸經 10%
肺經 10%
腎經 9%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六精膏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固精: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物,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止血固精之功效。六精膏方以滋補腎精為目的,而血餘炭可溫補腎陽,固攝腎精,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全面滋補腎精的效果。

二、活血化瘀:血餘炭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乏力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六精膏方劑中含有蛇蛻,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除濕: 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功效。六精膏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蛇蛻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障礙。
  2. 活血化瘀: 蛇蛻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利於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六精膏方劑中添加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形劑作用: 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能與其他藥材成分形成固態混合物,方便製成膏劑,利於保存和服用。
  2. 滋潤作用: 蜂蠟具有一定的潤滑性,能潤澤肌膚,有助於藥物成分更有效地滲透到體內,發揮藥效。

此外,蜂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滋潤養陰、止痛消腫,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六精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漏瘡久不癒,膿血淋漓」,屬中醫外科瘡瘍病症中的慢性潰瘍範疇。「漏瘡」多指瘻管或瘡口遷延難斂,膿血淋漓反映濕毒未清、氣血虧虛。古代醫家認為,此類傷口需「殺蟲」「斂瘡」「祛腐生肌」,六精膏以油脂類藥物為基質,兼具封固創面與滲透藥性之功,針對慢性潰瘍的「膿腐不盡」與「新肉不生」雙重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真油(麻油/胡麻油)

    • 傳統作用:潤燥解毒、生肌長肉。《本草綱目》載其「解熱毒、食毒、蟲毒,生肌止痛」。
    • 現代推論:油脂基質可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刺激,其脂肪酸成分可能促進表皮修復。
  2. 童子亂髮(血餘炭)

    • 傳統作用:止血消瘀、利尿生肌。《醫學入門》言其「治諸瘡久不合」。
    • 現代推論:煅炭後鈣質析出,或具收斂作用,配合油脂增強吸附膿液效果。
  3. 明松脂(松香)

    • 傳統作用:燥濕殺蟲、排膿拔毒。《外科正宗》多用於瘡瘍膏藥。
    • 現代推論:樹脂類成分可能具輕度抗菌性,黏附特性助藥性持續滲透。
  4. 蛇蛻皮

    • 傳統作用:祛風攻毒、殺蟲止癢。《本草匯言》稱其「善除膿腐惡瘡」。
    • 現代推論:角蛋白結構或刺激局部免疫反應,促進壞死組織脫落。
  5. 黃蠟與白清(蜂蠟與鉛粉)

    • 黃蠟:賦形定膏,《本草備要》謂其「生肌止痛」。
    • 白清(鉛粉):傳統用作殺蟲斂瘡,然其重金屬毒性需注意。古代取其「燥濕收澀」之力,針對膿水淋漓。

方劑配伍邏輯
全方以油脂(真油)為載體,協同血餘炭吸附膿血、松脂與蛇蛻祛腐殺蟲、黃蠶固定膏體,鉛粉收濕。其「殺蟲」功效並非現代寄生蟲學概念,而是中醫「濕毒蟲蝕」之說,即針對瘡面腐敗組織與微生物滋生(如細菌或真菌)。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

  1. 物理性保護:油蠟基質覆蓋創面,減少二次感染。
  2. 化學性祛腐:松脂、蛇蛻等促進壞死組織液化脫落。
  3. 促進修復:血餘炭與麻油可能刺激肉芽組織增生。

屬「煨膿長肉」外治法,符合古代「祛腐生肌」的瘡瘍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真油2兩,童子亂發1錢5分,明松脂1錢5分,蛇蛻皮4寸,黃蠟4錢,白清3錢。
殺蟲。
上先將清油、亂發、蛇皮用瓷器盛熬,亂發色黃為度,次下三物,以柳枝不住手攪,凝如清蜜,瓷器貯。
紙捻塗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六精膏, 出處:《濟眾新編》卷五引《醫林》。 組成:真油2兩,童子亂發1錢5分,明松脂1錢5分,蛇蛻皮4寸,黃蠟4錢,白清3錢。 主治:殺蟲。主治:漏瘡久不癒,膿血淋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