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龜丸

大龜丸

DA G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5%
心經 9%
脾經 8%
腎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三焦經 8%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龜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在於雄黃具有特定的藥理特性和療效。雄黃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砷,具有解毒、消腫和抗菌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同時也有助於改善腎功能。藉此調和其他成分的療效,使整個方劑在治療病症時更具綜合性和協同作用。

此外,雄黃在歷史上被用作補藥,因其能助陽固精,對於腎虛所致的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另外,雄黃特有的性質也能夠為大龜丸增添一定的保健功能,並在古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然而,雄黃中含有砷,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以確保安全有效。這也彰顯出中藥方劑裡成分選擇的復雜性和科學性。

大龜丸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胡椒性溫,味辛辣,能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對於脾胃虛寒、畏寒肢冷等症狀,胡椒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2. 增強藥效:胡椒味辛,能開通經絡,促進藥物吸收,提升藥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龜丸方劑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有二: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消腫散結: 穿山甲具有較強的消腫散結作用,能促進組織液迴流,消散腫塊,對於乳腺增生、淋巴結腫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穿山甲作為一種珍稀動物,其藥用價值需與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相平衡。在實際應用中,應嚴格控制用量,並選用人工養殖的穿山甲,避免對野生資源造成過度開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大龜丸主治「瘰癧毒」。瘰癧指頸部或腋下淋巴結結核,古代多因痰熱凝結、毒邪蘊滯所致,屬頑固癰疽範疇。此方以「毒攻毒」為核心思路,通過動物藥與礦物藥的組合,強力消散結核、攻逐瘀毒。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大烏龜(君藥)

    • 龜甲於中醫傳統用於滋陰潛陽,但本方取全龜(含肉、甲)煅燒成炭,性質由寒轉溫,功能轉為「破結消癥」。龜肉富含膠質,煅後生成炭質,具吸附痰毒之效;龜甲煅後增強散結之力,針對瘰癧久結不消之特性。
  2. 雄黃(臣藥)

    • 辛溫有毒,傳統用於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其硫化物成分(As₂S₂)可抑制結核桿菌,直接針對瘰癧的「毒邪」本質,輔助龜炭攻毒散結。
  3. 胡椒(佐藥)

    • 辛熱散寒,能溫通經絡、助藥力透達病所。瘰癧日久多伴局部氣血凝滯,胡椒可促進藥效至淋巴結深處,同時制約龜炭、雄黃的沉滯之性。
  4. 川山甲(穿山甲鱗片)(使藥)

    • 善走竄透膿,古稱「能穿經透絡」。其角蛋白經煅後仍保留穿透特性,引諸藥直達淋巴結硬核,破瘀通滯,促進結核消散。

製法與原理強化

  • 鹽泥固濟煅燒:高溫煅製使有機成分轉化為無機炭質,吸附力增強,同時降低雄黃毒性,保留藥性。
  • 煉蜜為丸:蜜調和藥性,緩解峻烈之氣,使攻毒不傷正;酒送服則借酒行散,助藥力速達病所。

總結

大龜丸以「煅龜破積」為主軸,結合雄黃攻毒、胡椒溫通、穿山甲透膿,體現中醫「以毒攻毒」「煅製增效」的治療邏輯,專攻瘰癧毒邪深伏、久治不愈之證。其組方巧妙結合動物藥與礦物藥,煅法增效,為古代外科消癥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大烏龜1個(重1斤多),雄黃5錢,胡椒3錢,川山甲3錢。
上為末,入龜頸內,以麻繩橫縛定。勿令頭出,面裹嚴,外用鹽泥固濟,火煅紅透,取出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50丸,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龜丸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龜丸,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大烏龜1個(重1斤多),雄黃5錢,胡椒3錢,川山甲3錢。 主治:瘰癧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