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花散

CHUN HUA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3%
肝經 33%
腎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椿花散中包含雞冠花,主要是利用其涼血止血的功效。雞冠花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

椿花散一般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鼻衄、吐血、咯血、便血等。雞冠花能夠清熱涼血,降低血熱,同時也能止血,有效控制出血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椿花散方劑中包含椿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椿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濕熱瀉痢等病症。椿花散的組成中,多半也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椿皮作為其中一員,可加強藥效。
  2. 止癢消腫:椿皮具有止癢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病。椿花散若針對皮膚病症,則椿皮的加入可減輕患者的瘙癢和腫脹。

椿皮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可以針對特定病症發揮止癢消腫的作用,使其成為椿花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椿花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雞冠花
  • 椿皮

文獻依據:

《楊氏家藏方》記載:「淋洗痔疾。臭橘,雞冠花,椿花(三味各等分)。上件㕮咀。每用藥末二兩,水三升煎五、七沸,乘熟淋渫。」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楊氏家藏方》記載,椿花散主要用於治療痔疾,且使用方法為外洗淋渫,而非內服。分析其組成藥味及文獻記載,可推論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如下:

  1. 止血消炎止痛: 雞冠花具有止血、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痔瘡常見的出血、腫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痔瘡的病理機制之一是局部血管擴張、炎症反應,導致出血、疼痛等症狀。雞冠花可通過其收斂止血、消炎的作用,減輕這些不適。
  2. 清熱涼血止痢: 椿皮具有清熱、涼血、止痢之效,這對於痔瘡的發病機制也具有針對性。中醫認為痔瘡的產生與濕熱下注、瘀血阻滯有關。椿皮的清熱涼血作用,有助於清除濕熱,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痔瘡引起的腫痛、出血等問題。
  3. 外洗淋渫: 方劑採用外洗淋渫的方式,使藥液直接作用於患處,可以更快速地發揮藥效,直接接觸病竈部位,更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作用。熱水煎煮藥物,亦有助於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綜合分析:

椿花散以雞冠花的止血、消炎、止痛功效為主,配合椿皮的清熱、涼血作用,通過外洗淋渫的方式,達到治療痔疾的目的。此方劑的選藥組方,針對痔瘡的病理機制,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炎、緩解疼痛的綜合作用。

綜上所述,椿花散通過其藥物的協同作用,對於痔瘡的出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其外用之法,亦更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臭橘、雞冠花、椿花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用藥末二兩,水3升,煎五七沸,乘熱淋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椿花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臭橘、雞冠花、椿花各等分。 主治:痔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