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沉散

SHE C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2%
心經 11%
腎經 11%
胃經 11%
肺經 11%
膽經 1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麝沉散中加入麝香,是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通達腦竅,醒神開竅,用於神志昏迷、中風痰迷、驚厥抽搐等症。

活血止痛: 麝香性溫通,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疼痛等症。

消腫生肌: 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用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

綜上所述,麝香在麝沉散中起到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麝沉散中包含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沉香具有行氣止痛之效: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能行氣止痛,溫中止痛。 麝沉散中多用於治療胸腹疼痛,而沉香可以幫助疏通氣血,緩解疼痛。

二、 沉香與麝香相輔相成: 麝香性溫,開竅醒神,與沉香的溫中止痛,行氣活血作用相輔相成,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沉香在麝沉散方中,不僅能行氣止痛,更能與麝香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麝沉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性

「麝沉散」由兩味藥材組成:麝香沉香

  • 麝香:性辛、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腦、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止痛安神之功。
  • 沉香:性辛、微溫,歸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補腎納氣、平喘止咳之效。

兩藥合用,辛溫之性相合,能共同發揮其開竅散結、行氣止痛之功,並具有溫中降逆之效。

古籍記載與主治

  • 《聖濟總錄》明確指出「麝沉散」主治小兒噦逆(即小兒呃逆,俗稱打嗝)。方中兩味藥材研末調服,顯然是針對小兒病證而設。

  • **《嬰童百問》**中,「麝沉散」被列為可治療小兒吐食吐乳的方劑之一,並與理中湯、消乳丸等其他方劑並列。此書認為,小兒因感受風冷、或食生冷瓜果過多,導致胃口停寒,引起吐食吐乳。在此背景下,可選用「麝沉散」等方劑治療。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籍記載,「麝沉散」主要針對小兒氣機逆亂中焦虛寒導致的病症。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行氣止痛,降逆止呃:小兒噦逆(打嗝)多因胃氣上逆所致。沉香擅長行氣止痛、溫中降逆,能有效疏通中焦氣機,使胃氣下行,從而止住噦逆。麝香雖有開竅之效,但亦能活血行氣,兩藥合用,更增強了行氣降逆之功。

  2. 溫中散寒,健脾消滯:小兒脾胃嬌嫩,易受寒邪侵襲。若因感受風冷或食生冷瓜果過多,則易致中焦虛寒,脾胃運化失司,出現吐食吐乳等症狀。麝香與沉香性皆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同時麝香的活血消癥作用也有助於消解脾胃滯積。

  3. 開竅醒腦,安神止痛:麝香具有開竅醒腦之功,雖然此方主要針對消化系統疾病,但其開竅作用對於緩解因氣機逆亂導致的煩躁不安等情況可能有一定的幫助,且麝香的止痛作用也有助於緩解因胃氣不順導致的腹部不適。

總結

「麝沉散」以麝香、沉香二藥組成,具有溫中降逆、行氣止痛之功效。主要針對小兒氣機逆亂、中焦虛寒所致的噦逆(打嗝)、吐食吐乳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以行氣降逆、溫中散寒為主,同時兼具開竅安神之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應用的原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麝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麝香(研)1分,沉香(銼)1分。 主治:小兒噦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