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麝香黑豆丸
SHE XIANG HEI D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澹寮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6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黑豆丸方劑中以黑豆為主要組成,原因如下:
- 滋陰補腎: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 烏髮美容: 黑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有助於促進頭髮生長,烏髮養顏,改善頭髮早白、脫髮等問題。
黑豆與麝香等其他藥材相配伍,可增強藥效,達到治療腎虛、養血烏髮的功效。
麝香黑豆丸方劑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開竅醒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開竅之效。配伍麝香,可增強開竅醒神之效,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癲癇等症狀。
- 化濕健脾: 石菖蒲能化痰濕、健脾胃,與黑豆相輔相成,能改善脾胃濕困、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石菖蒲的加入,使麝香黑豆丸方劑不僅具有開竅醒神之效,更能健脾化濕,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麝香黑豆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核心成分由多種藥材組成,其中韭菜的加入具有重要意義。韭菜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溫和的食材,具有補腎助陽、行氣活血的功效。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代謝功能,從而有助於消除體內的寒邪,提升整體的健康狀況。此外,韭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增強免疫力和提高消化功能也有積極作用。麝香黑豆丸主要用於調理腎髒及改善男性生理功能,而韭菜的特性更加強調了這一用藥意圖,尤其是在促進氣血流通和調和脾胃方面的效果。因此,韭菜的加入不僅豐富了方劑的組成,也提升了其治療效果,使其在中醫治療中發揮更為綜合的作用。綜上所述,韭菜的功能與麝香黑豆丸的應用相輔相成,彰顯了中醫對於藥材搭配的精妙和講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麝香黑豆丸】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耳聾」,主要針對因腎虛、經絡氣血不通或濁陰上蒙清竅所致的聽力障礙。古代醫家認為,耳聾與腎氣不足、痰濕閉阻或氣血瘀滯相關,而本方透過補腎、通竅、行氣活血之效,改善耳竅功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黑豆(1升)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腎經。
- 作用:黑豆補腎益精,利水解毒,古代用於腎虛引起的耳鳴耳聾。其黑色入腎,能固本培元,兼有活血通絡之效,助清除耳竅鬱滯。
石菖蒲(2兩,去須銼)
-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心、胃經。
- 作用:石菖蒲為開竅要藥,擅長化濕豁痰、醒神開閉。其辛香之性可上行通耳竅,解除痰濕壅塞所致的聽力障礙。
韭菜(2束)
-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腎經。
- 作用:韭菜溫陽散瘀,行氣活血。其辛散之性能助黑豆、石菖蒲疏通耳部氣血,且與橘葉同用,加強宣散鬱結之力。
麝香(少許)
- 性味歸經:辛、溫,入心、脾經。
- 作用:麝香為強力開竅藥,穿透性極強,能迅速通達經絡,破除耳竅瘀阻,與石菖蒲協同增強通竅效果。
橘葉煎湯送服
- 輔助作用:橘葉疏肝理氣,其煎湯可引藥上行,兼緩解方中溫燥之性,調和藥效。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補腎通竅:黑豆補腎固本,奠定基礎;石菖蒲、麝香開竅醒神,針對耳聾直接病機。
- 行氣活血:韭菜、橘葉辛溫行散,助氣血運行,化解耳部經絡瘀滯。
- 劑型設計:丸劑緩釋藥力,橘葉煎湯送服兼顧引經與調和,適合慢性耳聾的調理。
此方組合體現「補腎為本,通竅為標」的思路,共奏補益腎氣、化痰開閉、活血通絡之效,適用於虛實夾雜型耳聾。
傳統服藥法
黑豆1升,石菖蒲2兩(去須,銼),韭菜2束。
上用韭1束,同蒲、豆煮爛,去蒲勿用,只以豆、韭或余汁,及取生韭1束,共搗研作膏,入麝香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或入少面糊就捻作餅子。
用橘葉盛,曬乾,仍以原盛橘葉煎湯嚼吃,每服20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腎益精、開竅聰耳的功效,適合於腎虛耳聾、頭暈目眩、健忘失眠等症狀。但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黑豆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澹寮方》。 組成:黑豆1升,石菖蒲2兩(去須,銼),韭菜2束。 主治:耳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