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濕氣神應膏」方劑中使用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濕氣重則易生痰,半夏能有效祛除濕痰,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 健脾和胃: 半夏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增強人體抵抗力。濕氣重會影響脾胃運化,導致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半夏能改善這些症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因此,在「濕氣神應膏」中使用半夏,能有效解決濕氣重所導致的痰多、消化不良等問題,達到祛濕健脾的效果。
濕氣神應膏中加入花椒,是基於其溫熱燥濕、散寒止痛的藥性。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祛風止痛、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
對於濕氣重的患者,花椒可溫陽化濕,驅散體內寒濕之邪,改善肢體沉重、腰膝酸軟、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花椒也具有止痛作用,可緩解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
濕氣神應膏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燥濕: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瀉之功。其理氣作用能疏通脾胃氣機,促進水濕運化;燥濕作用則能祛除脾胃濕氣,達到健脾除濕之效。
二、 行氣止痛:濕邪阻滯,易導致氣機鬱滯,引發脘腹疼痛。枳殼行氣止痛,能疏通氣機,解除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除濕止痛的效果。
濕氣神應膏中使用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血餘炭性寒,味苦,入脾、肝經,具有燥濕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濕氣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血餘炭能有效地吸附濕氣,達到止癢的效果。
- 活血化瘀: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濕氣阻滯經絡,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血餘炭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從而達到祛濕止痛的效果。
「濕氣神應膏」方劑中使用穿山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通經活絡,祛風散寒: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性能夠有效地穿透經絡,驅散體內濕氣寒邪,改善因濕氣阻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穿山甲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因濕氣凝滯所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瘀血等症狀。
總而言之,穿山甲在「濕氣神應膏」中發揮著通經活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濕氣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濕氣神應膏」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花椒:溫中散寒,殺蟲止癢。
- 枳殼:行氣寬中,消積除滿。
- 血餘炭:收斂止血,解毒利溼。
- 穿山甲:活血通經,消腫排膿。
古籍記載:
根據《慈幼新書》記載,「濕氣神應膏」的製備方法為:「將巴霜醋浸一時煮乾,皮紙重碾去油,和各藥研細,米糊丸,黍米大,每用溫白湯下三五丸。」 此處雖未直接明言主治,但提及其製法,即將巴霜醋浸後處理,可推斷其用藥目的與外用相關。 再結合方劑組成及「濕瘡」古籍主治,可綜論如下。
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方劑組成、古籍記載及古代功效主治,可推斷「濕氣神應膏」之主要功效為:
- 清熱利濕,解毒消瘡: 本方主要針對濕邪蘊結肌膚所致的濕瘡。 半夏燥濕化痰,可助祛除體內濕邪,而血餘炭則具有收斂止血、解毒利濕之效,能清解濕熱,消減瘡瘍之紅腫熱痛。
- 活血通經,消腫排膿: 穿山甲善於活血通經,疏通經絡,能促進局部氣血循環,加速膿液排出,消散腫脹,對於瘡瘍初期紅腫或後期膿液積聚均有裨益。
- 溫中散寒,調暢氣機: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溫陽散寒,助陽化濕,對於體質虛寒、易受寒濕侵襲者尤為適宜。 枳殼則能行氣寬中,消除胸腹脹滿,促進氣機調暢,使水濕運化通暢,避免濕邪壅滯。
總結:
「濕氣神應膏」整體而言,以燥濕化痰、清熱解毒、活血通經為主要治療方向,兼顧溫中散寒、調暢氣機,使體內濕邪得以祛除,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消腫排膿、治療濕瘡的目的。 本方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在祛邪的同時,亦注重扶正,調節體內陰陽平衡,使機體恢復正常生理機能。
傳統服藥法
半夏1兩,川椒1兩,枳殼1兩,頭垢1兩,男子發1兩,穿山甲2兩,槐條1段。
上以麻油8斤,煎熬七次,去滓,下黃丹4斤成膏,再入甘松末、黃柏末、大麻子泥各1兩,蘇合香油2兩,冷定,再入乳香、沒藥、血竭、兒茶各2兩,麝香8錢作膏。
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濕氣神應膏, 出處:《慈幼新書》卷十一。 組成:半夏1兩,川椒1兩,枳殼1兩,頭垢1兩,男子發1兩,穿山甲2兩,槐條1段。 主治:濕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