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服神效湯

SHI FU SHEN X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肝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20%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十服神效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十服神效湯中,升麻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表、散寒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
  2. 升陽舉陷,利水消腫: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利水消腫的作用。當患者出現氣虛下陷、水腫等症時,升麻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促進體液迴圈,消除水腫。

「十服神效湯」中加入皁刺,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皁刺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特性,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因此,在「十服神效湯」中加入皁刺,可有效改善因跌打損傷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加速傷口癒合。

十服神效湯中加入土茯苓,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 土茯苓味甘淡,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濕熱毒邪有較佳療效。十服神效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土茯苓可協助清除體內濕熱,減輕其對人體的損害。

2. 除濕利關節: 土茯苓善於利水滲濕,有助於消除體內過多的水分和濕氣,並能通利關節,緩解濕熱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

主治功效


十服神效湯 主治功效分析

《瘍醫大全》記載:「十服神效湯(胡公弼)。楊梅結毒流注,筋骨疼痛,不論已未破爛,神效。」此段文字簡潔有力地道出了十服神效湯的卓越療效。此方由升麻、皁刺、土茯苓三味藥材組成,其藥理作用與主治功效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繫。

主治病證:

此方主治「楊梅結毒流注,筋骨疼痛,不論已未破爛」。所謂「楊梅結毒」,是指梅毒所致的病症,表現為毒邪凝結,流竄於經絡,侵犯筋骨,無論皮膚是否潰爛,皆可用此方治療。「流注」則指毒邪沿經脈流竄,導致疼痛遊走不定。故此方主要針對梅毒所致的筋骨疼痛、遊走性疼痛及皮膚損害。

治療原理分析:

十服神效湯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方藥物的藥性與功效來分析:

  1. 升麻: 升麻性味辛、微苦、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散風解表的功效。在此方中,升麻的主要作用是疏散風熱,透邪外出,以解「楊梅結毒」之毒,使其從表而散,避免毒邪深入。

  2. 皁刺: 皁刺性味辛、溫,具有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方中,皁刺可化解毒邪之積聚,消散瘡瘍腫痛,並能活血化瘀,促進病竈局部氣血循環,加速毒邪的消散,緩解筋骨疼痛。

  3. 土茯苓: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功效。土茯苓能清解濕熱之邪,利水滲濕,使毒邪從小便排出,並能緩解皮膚搔癢,對於梅毒引起的皮膚損害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綜合作用:

三味藥材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濕去痰之效。升麻透邪外出,皁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三藥相伍,可謂相輔相成,既能解除「楊梅結毒」之毒,又能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使病邪得以消散。故能治療「楊梅結毒流注,筋骨疼痛,不論已未破爛」之證。

總之,十服神效湯的配伍精巧,藥性相和,針對梅毒病邪,從表裏雙解,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濕去痰,使其療效得以發揮,不愧「神效」之名。

傳統服藥法


升麻4兩,皂刺4兩,土茯苓1斤。
頭頂,加白芷;胸中、喉、面,加桔梗;胸前,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俱只加1錢。
水8碗,煎4碗,臨服入麻油3匙,1日服1劑,10劑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利濕通絡之功,適用於楊梅結毒、流註、筋骨疼痛等症。但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十服神效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 組成:升麻4兩,皂刺4兩,土茯苓1斤。 主治:楊梅結毒,流註,筋骨疼痛,不論已未破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