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腎生方

豬腎生方

ZHU SHEN SHENG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腎生方包含「豬腎」的理由主要有二:

  1. 補腎益精: 豬腎味甘性寒,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潤燥的功效。豬腎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腎臟功能的恢復和改善。
  2. 以形補形: 中醫理論認為,以形補形,即用與人體器官形狀相似的藥材來治療該器官的疾病。豬腎形似人腎,用之入藥,可起到補腎的功效。

因此,豬腎生方中包含「豬腎」,是基於中醫的補腎益精及以形補形的理論,旨在通過補腎滋陰來治療腎虛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腎生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老人腳氣逆悶,嘔吐衝心,不能下食」,屬中醫「腳氣病」範疇。古代所稱「腳氣」非現代西醫之真菌感染,而多指因濕邪下注或脾腎虛弱導致的水腫、麻木、嘔逆等症,嚴重時氣逆上衝(衝心),伴隨嘔吐、胸悶、食慾不振。老人氣血衰少,脾腎易虛,濕濁內停,導致下肢腫脹(腳氣),濕濁上逆則犯胃擾心,故見嘔吐、煩悶。此方以豬腎為君,結合蒜、醋、五味調味,旨在補腎利水、降逆和胃。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豬腎(君藥):
    中醫「以形補形」,豬腎性平,入腎經,《本草綱目》載其「補腎氣,通膀胱,消積滯」。腎主水液代謝,老人腎虛水濕不化,下注為腳氣,上逆則嘔吐。豬腎補腎氣以助水濕運化,切作生食(或微醃)保留其「生發之氣」,可能較熟食更利於疏通下焦滯氣。

  2. (臣藥):
    蒜辛溫,入脾胃經,《食療本草》言其「下氣消穀,除風破冷」。其辛散之力可宣通中焦滯氣,化解濕濁上逆所致的嘔吐、悶脹;溫性亦可助陽化濕,配合豬腎溫腎利水。

  3. (佐藥):
    醋味酸收斂,《本草衍義》稱其「斂邪毒,消癰腫」。此處用醋可能意在酸收以制約蒜的辛散過度,同時酸味入肝,能疏泄肝氣以助脾胃升降,緩解嘔逆。

  4. 五味(使藥):
    「五味」可能指五味子(酸斂安神)或泛指酸甘苦辛鹹調和之味。若為五味子,可固腎防脫,斂氣以防濕濁上衝;若為調味,則通過五味平衡促進食慾(「不能下食」),助脾胃運化以斷生濕之源。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補腎利水」為本,結合「降逆和胃」為標。豬腎補腎以治水濕下注;蒜、醋調暢氣機,一散一收,化濕降逆;五味調和脾胃。全方通過補腎健脾、宣暢氣機,使水濕下行、胃氣得降,緩解腳氣上衝之嘔吐悶逆。其「生食」用法或為保留食材活性,增強疏通之力,符合古代「生者治上」的思維(生品性動,利於驅邪)。

(註:繁體中文用字依古籍用法,如「濕」非「溼」、「樸」非「朴」等,貼近傳統醫籍表述。)

傳統服藥法


豬腎2只(去膜,細切作生)。
加蒜、醋、五味。空心食之,每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嘔吐腳氣病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豬腎生方,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豬腎2隻(去膜,細切作生)。 主治:老人腳氣逆悶,嘔吐衝心,不能下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