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珠龜丸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腎: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壯骨的功效。對於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龜板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清熱解毒: 龜板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瘡瘍腫毒等。珠龜丸中加入龜板,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龜板在珠龜丸中發揮著滋陰補腎、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珠龜丸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原因有二:
一、平肝潛陽:石決明味甘鹹性寒,具有平肝潛陽之效,可鎮肝熄風,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脹、耳鳴等症。珠龜丸為滋陰潛陽之劑,石決明有助於平抑肝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清熱明目:石決明亦有清熱明目的功效,可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珠龜丸部分組成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石決明的加入可避免滋補過度,導致肝火上炎,反而加重眼疾。
珠龜丸中包含硃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在珠龜丸中,硃砂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安神定志、平息躁動的作用,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二、化瘀止痛:硃砂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珠龜丸中,硃砂可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珠龜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保護脾胃之功效。珠龜丸中多用峻猛藥物,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防止副作用。
其二,甘草具有補氣益脾之功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珠龜丸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血瘀、心悸氣短、胸悶等症,甘草的補氣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血循環,促進身體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珠龜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此方主治「梅瘡結毒」,即梅毒晚期形成的頑固潰瘍與深層組織損害。其描述症狀特點如下:
- 瘡形腐爛:皮膚黏膜出現壞死性潰瘍,膿血淋漓。
- 筋骨疼痛:毒邪深陷,侵蝕骨骼關節(類似神經梅毒或骨梅毒表現)。
- 遍體發瘡:毒邪外發,全身多發性皮膚病灶。
此階段屬中醫「毒熾血瘀,肝肾虧虛」之證,傳統認為需解毒化瘀、滋養肝腎,兼鎮靜安神以緩疼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龜甲(酒炙)
- 性味咸甘平,入肝腎經。
- 酒炙後增強活血散結之力,兼能滋陰潛陽、強健筋骨。
- 針對「筋骨疼痛」之本虛,補腎填精以扶正托毒。
石決明(童便煅)
- 性寒涼,童便煅製後清熱毒力增,且引藥入血分。
- 清肝解毒、散結消瘡,針對「結毒」之熱瘀互結。
- 與龜甲協同,一清一補,調和肝腎功能。
朱砂
- 甘微寒,重鎮安神、解毒防腐。
- 外用可殺蟲斂瘡,內服鎮靜止頑痛(古用於梅毒神經痛)。
- 其色赤入血,助散血分鬱毒。
甘草
- 甘平調和諸藥,解毒緩急。
- 與土茯苓相須,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土茯苓(煎湯泛丸+送服)
- 為治梅毒要藥,甘淡滲利,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 既能煎湯製丸引導藥力,又作送服湯劑增強全方解毒效果。
配伍邏輯
- 攻補並行:龜甲補腎固本,石決明、土茯苓清泄濕毒,朱砂攻瘀鎮痛。
- 內外兼治:內服解毒養正,丸劑緩圖根治;土茯苓湯送服加強藥力直達病所。
- 標本同治:朱砂、石決明治標(潰瘡疼痛),龜甲治本(肝腎虛損),共奏「解毒不傷正,扶正不留邪」之效。
三、推論可能作用機制 從中醫理論推測:
- 抗毒殺蟲:土茯苓含落新婦苷等成分,可能抑制病原體;朱砂(主含硫化汞)古法用於抑制潰瘍腐爛。
- 消炎鎮痛:石決明鈣質煅後易吸收,或調節免疫反應;龜甲膠質滋養損傷組織。
- 調節代謝:全方協同促進排毒(如汞劑代謝),改善慢性炎症狀態。
此方體現傳統「以毒攻毒」與「固本培元」結合的治法,針對梅毒晚期正虛邪戀的病機,通過多靶點作用緩解症狀。
傳統服藥法
龜甲(酒炙)4兩,石決明(童便煅)2兩,朱砂4錢,甘草4錢。
上為細末。用土獲苓四兩,煎湯泛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錢,空心土茯苓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珠龜丸, 出處:《雞鳴錄》。 組成:龜甲(酒炙)4兩,石決明(童便煅)2兩,朱砂4錢,甘草4錢。 主治:梅瘡結毒,瘡形腐爛,筋骨疼痛,遍體發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