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砂柴胡丸
ZHU SHA CHAI 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莊氏家傳》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寒 (0.43)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0%
三焦經 10%
心包經 10%
膽經 10%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柴胡丸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定心神、安神定志的作用,配合柴胡、黃芩等藥物,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煩躁等情緒。
二、 清熱解毒:硃砂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志不清等症。與柴胡、黃芩等藥物搭配使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患者頭痛、發熱等症狀。
硃砂柴胡丸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清降濁之效,可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情緒抑鬱、失眠多夢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硃砂柴胡丸以硃砂為君藥,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而柴胡則可輔助其清熱解毒,並可引導藥力直達病竈。
因此,柴胡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疏肝解鬱之功,還能輔助硃砂清熱解毒,使方劑整體功效更佳,更好地治療肝氣鬱結、心神不寧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砂柴胡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骨蒸發熱,遍身如火,黃瘦虛汗,咳嗽心忪,日久不已」,其病機核心為:
- 陰虛火旺:骨蒸發熱、遍身如火為典型陰虛內熱表現,屬虛火燔灼,耗傷陰血。
- 肝鬱化熱:柴胡所治之「心忪」(心悸不寧)與長期發熱、咳嗽,反映熱鬱於肝膽,上扰心肺。
- 氣血兩傷:黃瘦、虛汗為久病氣陰兩虛之徵,虛熱不退更耗正氣。
此方針對小兒體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以清熱滋陰、疏肝解鬱為主,兼顧安神斂汗。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朱砂(君藥)
- 功效:清心鎮驚、安神解毒。
- 原理:
- 朱砂性寒質重,直折虛火,治「心忪」為其專長,兼能鎮靜潛陽。
- 水飛製法減其毒性,留清熱之力,契合小兒稚陰之體。
2. 柴胡(臣藥)
- 功效:疏肝解鬱、退熱舉陽。
- 原理:
- 柴胡善解少陽鬱熱,調暢氣機以斷骨蒸之源(肝鬱化火致陰虛)。
- 與朱砂寒涼相配,既清肝膽實熱,又防柴胡升散過度。
3. 獖豬膽汁(佐使藥)
- 功效:苦寒瀉火、潤燥滋陰。
- 原理:
- 膽汁助朱砂清熱,並引藥入肝膽經,針對「遍身如火」之熱象。
- 蒸製法使膽汁滲透藥末,增強滋陰潤燥之效。
4. 桃仁烏梅湯送服(引經藥)
- 桃仁:活血潤腸,防久熱傷津成瘀。
- 烏梅:酸斂生津,止虛汗、斂浮火。
- 放冷服用:順應熱性病「熱者寒之」原則,加強降火之力。
全方配伍特點
- 清補兼施:朱砂清熱、柴胡疏透,豬膽汁潤燥,共奏清熱不傷陰、疏肝不助火之效。
- 標本同治:治標(退骨蒸、安神)與治本(調肝鬱、養陰)並行,契合小兒「易虛易實」病機。
- 劑型設計:丸劑緩圖,適合久病緩調;蒸製法減朱砂燥性,增膽汁滲透力。
此方反映古代對小兒虛熱證的細膩辨治,結合清熱、疏肝、滋陰三法,結構簡練而切中病機。
傳統服藥法
好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曬過),柴胡(去苗土,淨洗,為末)2兩。
上為末,用獖豬膽汁拌和勻濕,入一瓷盒子內,蓋;於炊飲甑上蒸之至飯熟為度,取出,急和丸,如小豆大。
每服10丸,空心、臨臥煎桃仁、烏梅湯放冷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朱砂柴胡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莊氏家傳》。 組成:好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曬過),柴胡(去苗土,淨洗,爲末)2兩。 主治:小兒骨蒸發熱,遍身如火,黃瘦虛汗,咳嗽心忪,日久不已。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