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金丸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能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中金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濕濁內停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蒼朮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行氣止痛:蒼朮氣味辛香,能行氣止痛,疏通氣機,解除腹痛。中金丸方劑中常與其他具有行氣止痛功效的藥物配合使用,如香附、陳皮等,共同發揮止痛效果。
因此,蒼朮在中金丸方劑中,發揮了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濕濁內停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金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中金丸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痰飲咳喘」。其功效以「治金化痰」為核心,強調化解肺金(屬五行之肺系)所聚之痰濕,兼能「闢邪養正,益津液,潤肌膚」,反映其標本兼顧之特點——既祛痰飲實邪,又補脾肺氣陰,改善痰濕內阻所致之咳喘、納差及肌膚枯燥等證。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蒼朮
-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肺經。
- 核心作用:
- 燥濕健脾:蒼朮氣味雄烈,長於燥濕運脾,切中痰飲生成之源(脾虛濕聚)。古代以「長流水浸七日」去其燥烈之性,再以無灰酒浸,取其酒性上行、助藥力通行經絡,強化其「治金(肺)化痰」之效。
- 解表辟穢:「闢邪」之功,與其芳香化濕、驅除穢濁之氣相關,適用於痰濕兼感外邪或濁氣內蘊者。
2. 配伍與製法邏輯
- 浸製減燥:以長流水反覆浸漬、酒浸後焙乾,既減蒼朮溫燥之性,防傷津液,又保留其化痰健脾之力,呼應方中「益津液,潤肌膚」之效。
- 蜜丸緩調:煉蜜為丸,取其甘緩補中、潤肺止咳之性,輔助蒼朮化痰而不耗氣陰,達「延年補氣」之效。
3. 治療原理
- 痰飲咳喘之本:痰飲生成責之脾虛不運,上貯於肺。蒼朮健脾燥濕,斷痰之源;蜜丸潤肺,緩咳之急,共奏「脾肺同調」之功。
- 「益津液」之機理:痰濕去則脾運復,氣化得行,津液自生,肌膚得潤,此為「祛濕以存津」之體現,非直接滋陰。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單用蒼朮而力專,通過製法調控其藥性,使原本偏溫燥之品轉為化痰不傷正之劑。其「大進飲食」之效,源於痰濕除則脾胃健;「延年補氣」則因痰飲為陰邪,久遏陽氣,祛痰即有通陽益氣之意。全方體現「治病求本」之法,從脾胃論治痰飲咳喘,契合古代「培土生金」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蒼朮不計多少。
治金化痰,闢邪養正,益津液,潤肌膚,大進飲食,延年補氣。
以長流水浸七日,逐日一度換,仍以竹刀削去粗皮,切作片,別用無灰酒浸一宿,浸可以於朮上仄二指許,候滲酒盡,焙乾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早晨茶、酒任下。
忌桃、李、雀、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中金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蒼朮不計多少。 主治:治金化痰,闢邪養正,益津液,潤肌膚,大進飲食,延年補氣。主治:痰飲咳喘。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