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宮丸

ZHONG G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7%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治眼吹鼻散」中,石蟹的使用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石蟹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眼部紅腫、疼痛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用法現代已較少採用,且在實際應用中應遵循衛生原則,確保安全無菌。

中宮丸方劑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中宮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赤茯苓可幫助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2. 寧心安神:赤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濕熱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中宮丸中加入赤茯苓,可起到協同其他藥材,共同調理脾胃、安神定志的作用。

中宮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用以治療腸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狀。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中宮丸所針對的腸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狀,大黃可以通過瀉下通便,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緩解腹脹便祕等症狀。

此外,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腸胃中的熱毒,進一步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中宮丸方劑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中宮丸多用於治療婦科熱症,如月經不調、崩漏等,槐花可清熱涼血,緩解炎症,並能止血,控制出血量。
  2. 疏肝理氣,調和氣血:槐花還具備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等不適。中宮丸的組成多以調和氣血為目的,槐花則有助於疏通肝氣,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中宮丸方劑中加入白礬,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燥濕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中宮丸主治脾胃虛寒、濕氣內停所致的腹瀉、腹痛、食少、便溏等症狀,白礬可有效去除濕氣,收斂止瀉,緩解患者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礬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中宮丸方劑中加入白礬,可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提高療效。

中宮丸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中宮丸可能含有較為寒涼或燥熱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配伍,可以加強補氣固表的作用;與桂枝配伍,可以增強溫陽化氣的作用。中宮丸的組成可能包含多種藥物,甘草可以與之相互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中宮丸」介紹

中宮丸,為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楊梅丹毒。方中各藥物配伍協調,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消腫之功效。

方劑組成

  • **甘草:**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 **黃土:**具有清熱解毒、止瀉、止血、收斂止汗等功效。

主治功效

楊梅丹毒:本方主要適用於治療楊梅丹毒,又稱「流火丹毒」、「蛇丹」、「毒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性疾病,由化膿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引起。

使用說明

  1. 初起:楊梅丹毒在初期,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疼痛、發熱,並可能伴有水泡或膿皰。
  2. 久害:楊梅丹毒如果長期不治,可能會導致皮膚潰爛、組織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總結

中宮丸,由甘草、大黃、槐花、白礬、赤茯苓、黃土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消腫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楊梅丹毒。臨牀上,本方常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黃土32兩,赤苓皮6兩,生大黃8兩,槐花8兩,明礬4兩,生甘草4兩。
上為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用土茯苓2兩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中宮丸,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黃土32兩,赤苓皮6兩,生大黃8兩,槐花8兩,明礬4兩,生甘草4兩。 主治:楊梅丹毒初起及久害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