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治匿蟲桃仁湯中加入桃仁的原因:
1. 破血行瘀,消積化癥: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肝、脾經,具有破血行瘀、消積化癥的功效。匿蟲多由積滯瘀血所致,桃仁能破血消積,驅除匿蟲,使腸胃通暢,恢復正常功能。
2. 潤腸通便,助蟲排出: 桃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匿蟲排出體外,達到驅蟲的目的。
因此,治匿蟲桃仁湯中加入桃仁,是為了利用其破血行瘀、消積化癥和潤腸通便的功效,達到驅除匿蟲的目的。
「治(匿蟲)桃仁湯」方中包含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角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方中以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為主,易傷陰血,槐角可輔助清熱涼血,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正氣。
- 收斂止血,兼顧腸道:槐角亦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輔助桃仁、地榆等藥物止血消腫。同時,槐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蘊結腸道而引起的出血,也有一定的療效。
槐角的加入,既能協調方中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治(匿蟲)桃仁湯更具療效。
「治(匿蟲)桃仁湯」方中加入艾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驅寒止痛: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匿蟲所致的疼痛,往往伴隨寒邪入侵,艾葉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 殺蟲止癢: 艾葉還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殺滅匿蟲,並消減其引起的瘙癢症狀。
此外,艾葉與桃仁、紅花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改善匿蟲引起的病症。
「治(匿蟲)桃仁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桃仁性苦寒,入血分,有破血行瘀、消腫止痛之效。但其寒涼之性易傷脾胃,而大棗甘溫,入脾胃經,能補益脾胃,緩解桃仁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
- 調和藥性: 大棗性甘,能調和藥性,使藥性更平和,更利於藥物發揮功效。同時,大棗也能補中益氣,使患者氣血充足,更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治(匿蟲)桃仁湯」的詳細介紹
# 中藥方劑「治(匿蟲)桃仁湯」
「治(匿蟲)桃仁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桃仁、槐角、艾葉和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溫經補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等功效。
## 大棗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 艾葉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 桃仁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 功效主治
「治(匿蟲)桃仁湯」主治功效為:
* 狐惑:是一種精神疾病,症狀表現為神志恍惚、言語錯亂,常伴有癲癇發作。
* 蟲食其臟:是指體內有寄生蟲,侵蝕五臟六腑,導致身體虛弱、氣血不足。
* 上脣瘡:是指上脣出現瘡癤,常伴有疼痛、腫脹等症狀。
* 其聲啞:是指聲音嘶啞,無法正常言語。
## 小結
「治(匿蟲)桃仁湯」是一個中藥方劑,由桃仁、槐角、艾葉和大棗組成,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溫經補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狐惑、蟲食其臟、上脣瘡、其聲啞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桃仁(浸,去皮,焙)1兩,槐子1兩,艾葉1兩,大棗15枚。
上藥用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分3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治(匿蟲)桃仁湯, 出處:《直指》卷八。 組成:桃仁(浸,去皮,焙)1兩,槐子1兩,艾葉1兩,大棗15枚。 主治:狐惑,蟲食其臟,上唇瘡,其聲啞。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