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鬱丹

MU Y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1%
心經 14%
胃經 11%
腎經 11%
膀胱經 4%
肝經 4%
膽經 4%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木鬱丹中加入白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解鬱消痞: 白藥子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的功效。木鬱丹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白藥子可幫助疏肝理氣,緩解胸悶脅痛,並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
  2.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白藥子亦具有一定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木鬱丹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梔子等,白藥子可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瘀之目的。

木鬱丹中加入細辛,主要源於其辛溫解鬱,通竅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解鬱散寒、通鼻竅、止痛的作用。木鬱丹治療的是肝鬱氣滯、脾虛濕阻導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痛等症狀。細辛在此方劑中,可疏散肝鬱溫脾化濕,進而通暢氣機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癒效果。

木鬱丹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化濕和中:藿香味辛、性微溫,具有疏肝解鬱、化濕和中的功效。木鬱丹主治肝鬱脾濕,氣機不暢,症狀表現為胸悶、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噯氣、便溏等。藿香可疏解肝氣鬱結,同時化解脾胃濕氣,使氣機通暢,脾胃功能恢復,從根本上緩解病症。
  2.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藿香氣味芳香,具有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的作用。肝鬱脾濕常伴有口苦、口黏、食慾不振等症狀,藿香的芳香之氣可開胃醒脾,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綜上所述,藿香在木鬱丹方劑中發揮著疏肝解鬱、化濕和中、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等作用,是治療肝鬱脾濕症狀的重要藥材。

木鬱丹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化濕,理氣解鬱: 木鬱丹主要用於治療肝鬱脾濕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具有健脾化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消除濕邪,並輔助理氣解鬱,緩解肝氣鬱結。
  2. 利水滲濕,通調水道: 赤茯苓還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通調水道,促進水液代謝,減少濕邪對脾胃的影響。此功效可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更有效地化解肝鬱脾濕之症。

木鬱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木鬱丹方劑中多為苦寒之藥,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緩解苦寒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緩解疼痛的作用。其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物的療效,例如,甘草能與柴胡、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更好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木鬱丹

組成:

  • 白藥子:辛、溫;歸手少陰心、肺經;具有祛風燥濕、溫肺化飲、芳香醒神之功效。
  • 細辛:辛、溫;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中止痛之功效。
  • 藿香:辛、溫;歸脾、肺經;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之功效。
  • 赤茯苓:甘、淡;歸心、肺、脾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健脾和胃之功效。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瀉火生津之功效。

主治功效:

風熱痰壅。

藥理作用:

**白藥子:**祛風燥濕,溫肺化飲,芳香醒神。 **細辛:**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中止痛。 **藿香:**芳香化濕,解暑,止嘔。 **赤茯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健脾和胃。 **甘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瀉火生津。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孕婦禁用。

總結:

木鬱丹為一中藥方劑,具有祛風燥濕、溫肺化飲、芳香醒神之功效。主治風熱痰壅。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是中醫臨牀上治療風熱痰壅的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白藥子2兩,細辛半兩,藿香葉2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
清頭目。
上為細末,入糖2兩和勻,水浸蒸餅為九,如彈子大,蛤粉為衣。
每服1丸,細嚼,熱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鬱丹具有發散作用,不宜在感冒發熱、肺熱咳嗽、陰虛火旺等患者服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木鬱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煙霞聖效》。 組成:白藥子2兩,細辛半兩,藿香葉2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清頭目。主治:風熱痰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