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剪金」方劑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菌止癢: 硫磺具有殺菌、抑菌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感染,同時亦能止癢消炎,對於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症有較佳的療效。
- 祛風除濕: 硫磺性溫燥,具祛風除濕的功效,可治療因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然而,硫磺屬於毒性藥物,使用時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剪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即中醫所述之往來寒熱、發作有時的瘧病。古人認為瘧疾多因外感瘧邪,或夾痰濕、伏邪,導致正邪交爭而發病。此方以硫黃與信石(砒霜)配伍,取二藥之毒性攻邪,意在截瘧,屬於古代「以毒攻毒」之治療思路。
組成與邏輯推理
硫黃(硫磺)
- 性味功效:性溫、味酸,有毒,歸腎、大腸經。傳統用於壯陽、殺蟲、解毒、通便,亦用於治療皮膚病及寒性瘧疾。
- 治瘧機理:瘧疾若屬寒濕或虛寒型,硫黃之溫性可助陽驅寒;其毒性亦有助於抑制瘧邪。
信(信石,即砒霜)
- 性味功效:性大熱、味辛酸,極毒,歸肺、肝、大腸經。傳統用於劫痰截瘧、殺蟲蝕腐。
- 治瘧機理:砒霜為古代截瘧要藥,其強烈毒性可直接攻擊瘧邪,抑制瘧疾發作,尤其適合頑固性或重症瘧疾。
配伍與治療原理
- 毒性協同:硫黃與信石皆屬有毒之品,配伍後毒性增強,古人認為此可更有效攻逐瘧邪。
- 溫熱特性:二藥均具溫熱之性,適合寒性或痰濕型瘧疾,能振奮陽氣、驅散陰邪。
- 用法設計:方中以絹布包裹、絲線緊纏,可能為控制藥量,避免毒性過快釋放;「瘧發前一日夜間服用」符合中醫「截瘧」時機,意在阻止瘧邪發作。
推測可能功效
此方透過硫黃與信石的強烈毒性與溫熱特性,可能具有以下作用:
- 直接抑制瘧原蟲(以現代醫學觀點,砒霜確有抗瘧作用)。
- 調節體溫:緩解寒戰、高熱交替之瘧疾症狀。
- 劫痰截瘧:古人認為痰濕可膠結瘧邪,二藥或能化痰破結,截斷病勢。
總結
「一剪金」為古代以毒攻毒之截瘧方,其峻烈毒性反映了古人對頑固瘧疾的治療策略。雖現代已少用,但從中可見傳統醫學對毒性藥物的謹慎運用與特殊配伍思維。
傳統服藥法
硫黃,信各等分。
上為末,手捻藥1捻,放於緋紅絹子上,裹如豆大,上用細絲線緊纏,用剪子剪下,切須緊系,如不緊,恐藥有失。
於瘧發前一日夜間空腹時服1丸,新汲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一剪金,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六。 組成:硫黃、信各等分。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