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丸

YE CH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8%
大腸經 2%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夜叉丸」

夜叉丸,又名烏頭丸,由烏頭、大蒜、大青鹽、蔥白四味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腳氣。腳氣,中醫稱之為「足癬」,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主要侵犯足部。其症狀包括足部皮膚瘙癢、脫皮、水皰、潰瘍等。腳氣具有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感染。

蔥白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可保持胎兒健康。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大蒜

大蒜性溫,味辛,入脾胃二經。具有止癢、驅蟲殺蟲、止咳化痰、解毒、止瀉、健脾胃、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的作用,可以幫助殺死或抑制引起皮膚瘙癢的細菌、病毒或真菌。大蒜中的 ajoene 和 alliin 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幫助減輕皮膚炎症,緩解瘙癢。大蒜所含的大蒜素為有效成分,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強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消化不良、胃脹等症狀。大蒜中的揮發油成分,能刺激皮膚產生熱感,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祛除風寒濕氣。此外,大蒜素還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緩解皮膚瘙癢等不適症狀。

大青鹽

大青鹽又名粗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固澀等功效。用於治療瘡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燙傷、跌打損傷等症狀。大青鹽性寒、味鹹,歸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常與金銀花、連翹同用,治一切瘡癤腫毒。

總結

中藥方劑「夜叉丸」由烏頭、大蒜、大青鹽、蔥白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殺蟲止癢、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用於治療腳氣,效果顯著。

傳統服藥法


川烏(大者)2兩(切作片子,用捶碎大蒜1枚,烏頭半兩同煮,豆熟為度,留汁用),青鹽1兩,蒼朮1兩(連須蔥白1束,研爛同汁浸1夕)。
上為細末,好谷醋同煎,煮豆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木瓜鹽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之功;大蒜辛溫,有散寒除濕、殺菌消炎之功;大青鹽辛涼,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蔥白辛溫,有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之功,主治腳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夜叉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三引《澹寮》。 組成:川烏(大者)2兩(切作片子,用捶碎大蒜1枚,烏頭半兩同煮,豆熟爲度,留汁用),青鹽1兩,蒼朮1兩(連須蔥白1束,研爛同汁浸1夕)。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