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煎劑

YE JU JIAN J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肺經 3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脾經 8%
小腸經 2%
胃經 2%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野菊煎劑以菊花為主要組成藥材,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清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疏散風熱: 野菊花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

菊花性涼,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更大的藥效,因此成為野菊煎劑的主要組成藥材。

野菊煎劑中加入千里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野菊花相輔相成,加強藥效。

千里光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時能促進傷口癒合。與野菊花同用,可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目赤腫痛、濕疹等症。

野菊煎劑中加入側柏葉,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野菊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等。而側柏葉性涼,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外傷出血、肺熱咳嗽、目赤腫痛等。

兩者配伍,既能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又能增強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多種熱毒症,如熱毒瘡瘍、目赤腫痛、外傷出血等。

野菊煎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

  1.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野菊性涼,善於清熱解毒,散風熱;而荊芥辛溫,疏風散寒,兼有解毒作用。兩者合用,可加強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尤其適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野菊偏於清熱解毒,而荊芥偏於疏風解表,二者配伍,相輔相成,可使藥性更為平和,療效更顯著。同時,荊芥辛溫之性,可緩解野菊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對脾胃造成損害。

野菊煎劑中加入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鹽具有引藥入藥,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野菊本身性寒,加入鹽可以減緩其寒性,並引導藥力深入肌膚,更有效地清熱解毒。
  2. 調節藥性: 野菊煎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目赤腫痛等症,加入鹽可以調節藥性,使之更溫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更適合患者服用。

總而言之,鹽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野菊煎劑的藥效,還可以調節藥性,使之更適合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野菊煎劑」介紹

野菊煎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菊花、千里光、側柏葉、荊芥、鹽,主治功效為藜日光皮炎。藜日光皮炎是指藜科植物的光敏性皮炎,是指人體皮膚暴露於日光後,接觸藜科植物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

野菊煎劑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側柏葉具有

    • 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
    • 性溫、味苦、澀,入肝、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效。
    • 祛風除濕功能,乃由揮發油、樹脂、黃酮等成分所賦予。
    • 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減關節部位炎症疼痛,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症狀。
  2. 菊花具有

    • 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 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 主要成分為類黃酮、黃酮、芳香油、揮發油和菊色素,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鎮靜和鎮痛等作用。
  3. 荊芥具有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野菊煎劑」,主要成分為菊花、千里光、側柏葉、荊芥、鹽,主治功效為藜日光皮炎。

傳統服藥法


野菊花750克,千里光500克,側柏葉500克,土荊芥250克,食鹽15克。
加水至藥面,煎至三分之一量。濕敷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野菊煎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野菊花750g,千裏光500g,側柏葉500g,土荊芥250g,食鹽15g。 主治:藜日光皮炎。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