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狐丸
YE 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4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野狐丸中包含雄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脾、肺經,具有解毒殺蟲之效。野狐丸多用於治療瘡瘍、疥癬、濕疹等皮膚病,雄黃可以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和寄生蟲,並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止痛: 雄黃亦具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野狐丸亦可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疾病,雄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野狐丸方劑中包含阿魏,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止痛:阿魏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野狐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阿魏能活血化瘀,通經絡,緩解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二、 消腫散結:阿魏能消散局部腫塊,對於跌打損傷引發的瘀血腫痛具有良好的療效。野狐丸中加入阿魏,可以有效地消散瘀血腫塊,促進組織修復。
野狐丸方劑中含有鬼箭羽,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鬼箭羽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疔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淋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野狐丸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而鬼箭羽的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功效,恰好可以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野狐丸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露蜂房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野狐丸所治之熱毒、腫痛等病症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利咽止咳:露蜂房能利咽止咳,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有助於緩解病患不適。
此外,露蜂房還具有其他功效,如止血、生肌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病患康復。
野狐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野狐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溼氣困脾所致的腹痛泄瀉、食少乏力等症,白朮可補脾益氣,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上述症狀。
- 燥濕化痰: 白朮亦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咳嗽痰多等症亦有輔助作用。野狐丸中常加入白朮,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野狐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五注」,指惡性邪氣纏身之症,亦涉及「鬼神狐狸精魅鬼疰交通」,即古人認為的精神異常、幻覺、癔症或不明原因之怪病。此類症狀在傳統醫學中多歸因於「邪祟」或「疰氣」侵體,導致神志昏蒙、行為異常,甚至出現妄見妄聞。野狐丸的設計明顯以驅邪辟穢、鎮驚安神為核心,結合動物藥的「以形治形」及礦物藥的「解毒鎮煞」思路,形成一套強力的袪邪方案。
組成藥物與治療邏輯分析
1. 動物類藥材:震攝邪祟,以形攻形
- 野狐鼻、豹鼻、狸頭骨、大蟲頭骨(虎骨)、故人腦骨:此類藥材多取自動物頭部或威猛之物,古人認為其具「鎮壓邪氣」之效,尤其狐狸、虎豹等被視為能「制鬼魅」。頭骨或鼻部藥材,可能象徵「嗅覺」或「靈性」,用以對抗無形之邪。
- 驢、馬、狗、駝、牛毛(或骨)燒灰:五畜毛灰可能象徵「雜糅百獸之氣」,覆蓋多方邪祟;燒灰後更強化「淨化」作用,類似於傳統巫醫中的「焚燬穢物」邏輯。
- 露蜂房(炙):蜂房結構緊密,古人用以驅散纏綿之邪毒,其性燥烈,可攻逐風濕穢濁。
2. 礦物與香烈藥:辟穢解毒
- 雄黃:傳統驅邪要藥,能「殺精魅邪惡鬼」,其毒性被用於以毒攻毒,尤其針對「疰氣」。
- 阿魏:氣味濃烈惡臭,古人認為可「通靈辟穢」,破除穢濁之氣,多用於心腹邪氣。
3. 攻邪與扶正並行
- 鬼箭羽:祛風解毒,破除血分邪氣,針對「鬼疰」特有的遊走性疼痛或瘀阻。
- 白朮:健脾燥濕,固護中焦,避免邪氣內侵脾胃,體現「攻中帶守」的配伍思想。
- 松脂:作為黏合劑,其性黏滯可「固攝邪氣」,同時松脂亦有袪風燥濕之效。
4. 特殊製法與服法強化藥效
- 大蟲爪和攪為丸:用虎爪攪拌,可能象徵「借猛獸之力」增強藥性。
- 雄黃為衣,床下火燒煙燻:外治法結合內服,煙熏迫使邪氣外透,形成「內外夾擊」之勢。
- 覆被發汗:強調「開腠理」使邪從汗解,符合傳統「邪隨汗泄」的治療原則。
可能治療原理推測
- 精神異常類疾病:如癔症、譫妄、幻覺,方中雄黃、阿魏等可能通過氣味或輕微毒性作用影響中樞神經,達到鎮靜效果。
- 慢性感染或寄生蟲病:古人所謂「狐魅」可能包含寄生蟲導致的消瘦怪症,動物藥與雄黃或具殺蟲之效。
- 風濕痹痛或神經痛:鬼箭羽、蜂房等可緩解疼痛,配合發汗法改善氣血不通。
此方強烈體現「巫醫同源」特色,結合象徵性用藥與實際藥理,針對古人無法明確診斷的「怪病」,以峻烈之勢破除患者心理與生理的雙重困擾。
傳統服藥法
野狐鼻7枚,豹鼻7枚(炙),狸頭骨1枚(炙),雄黃1兩,阿魏2兩,鬼箭羽1兩,露蜂房1兩(炙),白朮1兩,大蟲頭骨1兩(炙),驢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馬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狗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駝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牛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故人腦骨1兩(炙)。
上為末,攪和令調勻,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之時,勿以手攪,將大蟲爪和攪為丸。
用水磨下1丸,分一半,別搗雄黃末為衣,以床下火燒之,衣被復之,勿令泄藥煙並氣;未汗出,水磨2丸,分飲一半,須臾候等時;如汗不通,約行10里,再暖余1服,溫吃。服後平身坐,少時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野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 組成:野狐鼻7枚,豹鼻7枚(炙),狸頭骨1枚(炙),雄黃1兩,阿魏2兩,鬼箭羽1兩,露蜂房1兩(炙),白朮1兩,大蟲頭骨1兩(炙),驢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馬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狗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駝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牛毛4分(燒作灰,若用骨加炒),故人腦骨1兩(炙)。 主治:五註。與鬼神狐狸精魅鬼疰交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