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腰痛立安散中包含杜仲,主要原因有二:
- 補腎壯腰:杜仲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腰痛多因腎虛、肝氣不足、筋骨失養所致,杜仲可補益腎氣,加強腰部筋骨力量,緩解腰痛症狀。
- 活血通絡:杜仲亦具活血通絡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腰部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腰部肌肉痠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腰痛立安散中加入杜仲,可起到補腎壯腰、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腰痛。
腰痛立安散中加入橘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橘核性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之效。腰痛常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橘核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腰部疼痛。
- 利水消腫:橘核亦具利水消腫之功,可改善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腰部腫脹、疼痛。尤其針對腰部寒濕凝滯所致的腰痛,橘核能溫經散寒、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腰痛立安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腰痛」,其病因多與腎虛、寒濕阻絡或氣滯血瘀相關。古代醫家認為,腰痛多因腎氣不足,經脈失養,或外感寒濕、跌撲損傷,導致氣血不通而痛。本方以溫補肝腎、散寒理氣為核心,適用於虛實夾雜之腰痛,尤其偏重於腎虛兼寒濕或氣滜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杜仲(去皮,炒斷絲)
- 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 傳統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神農本草經》言其「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炒後斷絲,增強其溫通經絡之效,尤擅治腎虛腰痛。
- 作用機理:通過補益肝腎,固護下焦,改善腰府失養之虛痛;其溫性亦能散寒,助陽氣運行以緩解寒濕腰痛。
2. 橘核(炒,取仁)
- 性味歸經:苦平,歸肝、腎經。
- 傳統功效:理氣散結、止痛,《本草備要》載其「治腰痛、疝氣」。炒後加强溫散之力,專入下焦行氣滯。
- 作用機理:肝主筋,腎主骨,腰痛常與肝腎氣機鬱滯相關。橘核能疏肝腎之滯,通絡止痛,尤其針對氣滯或寒凝所致之痛。
3. 配伍與加鹽、酒之用意
- 等分配伍:杜仲補虛為本,橘核理氣為標,標本兼顧,虛實並調。
- 鹽引經:鹽鹹入腎,助藥力直達下焦,加強補腎作用。
- 溫酒送服:酒性辛溫,能活血通絡,助藥勢外達經脈,散寒止痛。
三、整體治療方向
此方以「溫補肝腎為主,兼以理氣散寒」為原則,適用於:
- 腎虛腰痛:因勞損或年老腎虧,腰膝酸軟無力。
- 寒濕或氣滯腰痛:因受寒或氣機不暢,痛處固定或牽掣作痛。
通過補益肝腎以壯筋骨,配合理氣散寒以通絡,標本同治,共奏「立安」之效。
傳統服藥法
杜仲(去皮,炒斷絲)、橘核(炒,取仁)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入鹽少許,食前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腰痛立安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七。 組成:杜仲(去皮,炒斷絲)、橘核(炒,取仁)各等分。 主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