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膏以「牛蒡」為主要成分,主要因為牛蒡具有多種藥用功效,與膏方的製作理念相符。
首先,牛蒡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乳癰等病症。其次,牛蒡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膏方滋補強壯的效果。
此外,牛蒡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這與膏方注重補益氣血、延年益壽的理念一致。因此,牛蒡是牛蒡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藥用功效與膏方製作理念相輔相成,能發揮最佳的療效。
牛蒡膏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牛蒡膏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乳癰等,赤小豆可輔助牛蒡消腫解毒,促進體內濕熱排出,達到更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赤小豆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配合牛蒡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尿黃等症狀。
此外,赤小豆與牛蒡相配,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其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牛蒡膏中加入肉桂,主要是考慮其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 溫陽散寒: 牛蒡膏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而肉桂性溫,能溫陽散寒,驅散體內寒氣,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 行氣止痛: 肉桂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對於牛蒡膏治療的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腿疼痛等,肉桂的加入能起到輔助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蒡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述古籍記載
根據《幼幼新書》與《太平聖惠方》的記載,中藥方劑「牛蒡膏」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陰卒腫痛脹,即幼兒陰囊突然腫脹疼痛的病症。這兩部古籍皆指出,此方劑係以「牛蒡」為主藥,並佐以其他藥材製成膏劑或散劑,可煎服或外敷。
組成藥材的功效分析與治療原理
「牛蒡膏」的組成藥材主要包含牛蒡、赤小豆和肉桂,其中:
- 牛蒡: 牛蒡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其性味苦寒,能清泄熱毒,疏散局部鬱結,進而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腫脹疼痛。此外,牛蒡亦具有利尿通便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濕熱之邪的排出,間接輔助消腫。
- 赤小豆: 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性味甘酸平,能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水腫。赤小豆與牛蒡合用,能加強其消腫散結、清熱解毒之力,進一步改善陰囊腫脹的症狀。
- 肉桂: 肉桂具有溫中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其性味辛熱,能溫通經脈,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雖肉桂性熱,但於此方劑中,考量小兒體質易於氣血凝滯,少量肉桂能疏通氣血,使藥力可達病竈,且在牛蒡與赤小豆清熱作用之下,能達到陰陽平衡的療效。
治療原理
綜合以上分析,「牛蒡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牛蒡與赤小豆合用,能清泄體內熱毒,消散局部鬱結,從根本上緩解因熱毒或鬱結所致的陰囊腫脹。
-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赤小豆的利水滲濕作用,可加速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減輕水腫,亦能促進局部循環,緩解腫脹引起的疼痛。
- 溫通經脈、活血止痛: 少量的肉桂能溫通經脈,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氣血運行順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透過以上三方面的作用,「牛蒡膏」能有效緩解小兒陰卒腫痛脹的病症,使陰囊腫脹消退,疼痛緩解。此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病因病機,選用適當的藥材進行配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生牛蒡汁2大盞(煎令如膏),赤小豆末半兩,肉桂末1分。
上藥相合如膏。
塗兒腫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味苦,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生牛蒡汁2大盞(煎令如膏),赤小豆末半兩,肉桂末1分。 主治:小兒陰卒腫痛脹。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