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蘼蕪丸中包含貫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作用:貫眾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涼血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貫衆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止血活性,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如崩漏、月經過多等,與蘼蕪丸治療婦科疾病的功效相契合。
2. 殺蟲作用:貫眾還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病。蘼蕪丸常用於治療女性婦科疾病,而部分婦科病症可能與寄生蟲感染有關,因此加入貫衆可起到殺蟲止癢的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蘼蕪丸方劑中包含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止痛: 雷丸性溫,味苦,具有驅蟲止痛之效。蘼蕪丸用於治療腹痛、腹脹、腸鳴等症,而雷丸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減輕蟲積所致的腹痛,並改善腸胃功能。
- 消積化滯: 雷丸能消食積、化滯氣,對脾胃積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蘼蕪丸中添加雷丸,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消積化滯的作用,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雷丸的加入,使蘼蕪丸的藥效更為全面,不僅能驅除蟲積,更能消食化滯,綜合作用於治療腹痛、腹脹等症。
蘼蕪丸中包含山茱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補益腎氣:山茱萸為補腎固精之要藥,可補益腎陰,固澀精關。蘼蕪丸若有腎虛之症狀,例如腰膝痠軟、遺精早洩、尿頻遺尿等,則山茱萸可起到補益腎氣、固本培元之效。
二、收斂止瀉: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蘼蕪丸若因脾腎虛寒導致的腹瀉,山茱萸可起到收斂止瀉、固澀腸胃之效,改善患者的腹瀉症狀。
因此,山茱萸的加入,不僅能補益腎氣,更能收斂止瀉,起到綜合調理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蘼蕪丸中包含天門冬,主要是因為天門冬的藥性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而蘼蕪丸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等,多因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所致。
天門冬的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能補益肝腎陰虛,緩解氣血不足,進而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同時,天門冬清心除煩的功效,也可用於緩解患者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焦慮、失眠等症狀。
蘼蕪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蘼蕪丸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癰腫瘡瘍、目赤腫痛等症,菊花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消腫止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平肝明目:菊花還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能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頭昏眼花等症。蘼蕪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菊花能配合這些藥物,起到清熱明目、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蘼蕪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蛔蟲腹痛,症見「腹中蟲結、反覆發作、下白黏液、嘔吐胸悶、寒熱交作、食後不長肌膚、面色痿黃、四肢乏力」。此描述符合中醫「蟲積」範疇,蟲擾腸胃則腹痛吐悶,耗傷氣血則肌瘦萎黃,甚者影響發育。白汁下利或為蟲體分泌物或腸道異常黏液,寒熱可能因蟲積化熱或正邪相爭所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殺蟲驅蛔為核心
- 雷丸、狼牙、雚蘆:均屬傳統殺蟲藥。雷丸(竹苓)破積驅蛔,狼牙(仙鶴草芽)殺蟲止痢,雚蘆(藜蘆)毒性強,專攻寄生蟲。三者協同,直擊蟲體。
- 貫眾:清熱解毒,兼能殺蟲,防蟲積化熱。
扶正固本佐治
- 山茱萸、天門冬:山茱萸補肝腎、斂氣血,防驅蟲藥耗正;天門冬養陰潤燥,緩解蟲積傷津。
- 甘菊:清肝明目,若蟲病見目昏或肝熱可輔助調理。
君藥與調和
- 蘼蕪(川芎苗):性溫香烈,行氣活血,解腹痛悶脹。此方以其為名,或取其「通」性,開鬱結以利蟲體排出。
- 蜜丸:甘緩護胃,減峻藥傷正,助藥力緩釋。
綜論
全方以「攻邪為主,輔以補虛」,蟲積本虛標實,故殺蟲配伍養陰補血之品。中醫認為蟲得酸則伏(山茱萸)、得辛則安(蘼蕪)、得苦則下(狼牙),組方符合此理。針對小兒體質,蜜丸劑型與劑量遞增設計,體現「漸消緩攻」思維,避免過峻傷正。
傳統服藥法
蘼蕪8分,貫眾8分,雷丸8分,山茱萸8分,天門冬8分,狼牙8分,雚蘆4分,甘菊4分。
上為末,蜜丸如大豆大。
3歲飲服5丸,5歲以上以意加之,漸至1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蘼蕪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蘼蕪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蘼蕪丸,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蘼蕪8分,貫眾8分,雷丸8分,山茱萸8分,天門冬8分,狼牙8分,雚蘆4分,甘菊4分。 主治:小兒有蛔蟲結在腹中,數發腹痛,微下白汁,吐悶寒熱,飲食不生肌,皮肉痿黃,四肢不相勝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