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魂丸

保魂丸

BAO HU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肝經 17%
脾經 16%
心經 12%
肺經 12%
膽經 8%
膀胱經 5%
大腸經 3%
胃經 3%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保魂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心悸、焦慮等症狀。在其組成中,鉛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古典文獻將其視為一種具有安神鎮靜作用的藥材。

鉛丹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鉛,傳統中醫認為其具有清心滌痰、鎮靜安神的功效,有助於調理情緒、舒緩焦慮。由於其在中醫理論中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因此被納入某些方劑中以增強療效。鉛丹在運用時需謹慎,因其可引起毒性反應,因此用量和使用時機尤為關鍵。

現代醫學對鉛丹的毒性有更多瞭解,許多專業人士建議應使用其他無毒的代替品,以降低健康風險。在當代,越來越多的中藥方劑正逐步淘汰鉛丹以符合現代醫學的安全標準。因此,在使用保魂丸時,需對其成分和效果進行深入的評估與考量。

保魂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硃砂,又稱為硃砂或辰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這使得它在中醫中經常被用來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保魂丸的主要療效在於安神鎮靜、保護心神,適合用於由於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各種問題。硃砂的使用,不僅能強化方劑的安神效果,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心臟的健康。由於中醫強調“心神與魂魄的聯繫”,硃砂的清心作用能夠幫助病人恢復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然而,硃砂的使用需謹慎,因為其含有重金屬成分,過量使用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使用保魂丸時,應遵循專業中醫師的建議,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保魂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安神鎮靜、調理情緒,對於失眠、焦慮等有良好的療效。其中,桑螵蛸(即桑螵蛸),是保魂丸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主要作用在於補腎益精,安神定志。桑螵蛸的來源於變態的螳螂卵囊,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尤其是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對於強化身體機能具有重要意義。

桑螵蛸的加入在方劑中不僅能增強補腎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心神的穩定性。其甜美的味道,也有助於改善方劑的口感,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此外,桑螵蛸還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能夠緩解因腎虛引起的失眠和夢魘,對於提升睡眠質量和增強精神狀態有積極作用。因此,桑螵蛸在保魂丸中的應用,正好契合其主要功能需求,進一步強化其療效。

保魂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失眠、焦慮等症狀。其成分中包括鉛霜,這在現代中醫中引發了不少爭議。鉛霜,即鉛的化合物,古代中醫認為其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能夠幫助平穩情緒,改善睡眠質量。

然而,鉛霜的使用也伴隨著毒性風險。鉛對人體的累積性毒性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如腎損傷、神經系統損害等。古代醫學在缺乏現代科學知識的背景下,可能未能充分評估鉛的危害。當時的醫學體系更注重治療效果,忽略了潛在的副作用。

當今中醫界對這一成分的使用已逐漸謹慎,部分地區和醫生選擇不再使用含鉛的方劑,或尋找替代成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保魂丸的組成應隨著科學進步而修訂,以平衡療效與安全性。

保魂丸中加入烏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斂肺止咳,固澀止瀉:烏梅性酸斂,入肺、肝、脾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肺氣虛弱、津液不足而導致的咳嗽、氣喘、久咳不止,以及脾胃虛弱、泄瀉等症狀,烏梅能有效緩解。
  2. 酸澀收斂,安神定志:烏梅味酸,能收斂心神,有助於安神定志,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

因此,保魂丸中加入烏梅,既能緩解肺虛咳喘、脾虛泄瀉等症狀,又能安神定志,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魂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風癇」,即中醫所稱因風邪內動、痰壅閉竅引發的癲癇或驚厥病症。古籍中風癇多屬肝風內動或痰熱擾神,常見突然昏仆、抽搐、口吐涎沫等症。保魂丸以「保魂」為名,暗示其鎮驚安神、熄風定癇之效,旨在穩定神魂,控制發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重鎮潛陽

    • 黑錫(鉛)鉛丹(四氧化三鉛):此二味共炒至「煙絕」,高溫下可能生成部分氧化鉛類物質。中醫理論中,鉛類藥材性沉下行,能「鎮墜痰涎」,急則治標,針對風癇發作時肝陽暴亢、痰隨風動之象,強制抑其亢逆之勢。
    • 鉛白霜(醋酸鉛):具收斂痰涎之效,輔助鉛丹與黑錫,進一步固攝上湧之痰濁。
  2. 安神定志

    • 丹砂(朱砂):色赤入心,重可鎮怯,傳統用於安神定驚,平息心神紊亂,與重鎮藥協同強化鎮靜之效。
  3. 固攝斂風

    • 桑螵蛸:本為收澀之品,此處炒用或取其固攝肝風之效,防風痰流竄。
    • 烏梅:味酸斂肝,中醫認為「肝苦急,急食酸以收之」,能柔緩肝風搐搦,減少痙攣發作。
  4. 痰熱並治

    • 王瓜(土瓜根):性寒清熱,可能針對痰熱鬱結之病機,輔助清除熱邪,防痰因熱而膠結難化。
  5. 丸劑與醋飯作用

    • 醋煮飯為丸:醋性酸收,助烏梅斂肝熄風;米飯和胃,緩解鉛類藥毒性,使峻藥緩攻。

配伍特點
全方以「重鎮墜痰」為核心,結合「酸收熄風」與「清熱安神」,形成標本兼顧之結構。鉛類藥直折風痰上逆之勢,丹砂、烏梅等調和內在陰陽,適合風癇急性期痰壅神昏之證。然須注意,此方含鉛、汞等重金屬,古代因技術限制而用之,現代臨床應審慎評估替代方案。

中醫理論推理
風癇病機多涉「肝風夾痰」,保魂丸設計契合「急則治標」原則,透過重鎮與收斂並行,短期內平息風陽躁動。其組方思路反映古代醫家對癇證「痰、風、驚」三大要素的調控,尤重外來金石藥的強力鎮攝作用,此為唐宋以前治療頑疾的典型手法。

傳統服藥法


黑錫1兩,鉛丹半兩(2味一處炒令煙絕為度),丹砂3錢,桑螵蛸(炒)1兩,鉛白霜(研)1兩,王瓜(焙)1兩,烏梅(大者)1枚。
上為末,醋煮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食後溫水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魂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保魂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黑錫1兩,鉛丹半兩(2味一處炒令煙絕爲度),丹砂3錢,桑螵蛸(炒)1兩,鉛白霜(研)1兩,王瓜(焙)1兩,烏梅(大者)1枚。 主治:風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