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貼惡核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散結: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腫瘤、惡核等病症,赤小豆能幫助消除水腫,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腫塊,達到消散結塊的效果。
- 清熱解毒:赤小豆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有助於抑制腫瘤的發展,減輕病症的痛苦。在「貼惡核散」中,赤小豆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貼惡核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消腫止痛、散結解毒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有效緩解局部炎症,消散腫塊,對於惡核引起的腫痛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 引藥入藥: 皁莢性滑,可促進藥物滲透,有利於其他藥材深入病竈,發揮藥效。同時,皁莢還能起到引導藥物向外排泄的作用,加速病竈的消散。
因此,在「貼惡核散」中加入皁莢,既能直接治療惡核,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高治療效果。
「貼惡核散」中添加芒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消腫散結: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對於惡核腫痛,可協助清熱解毒,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 引藥入絡: 芒硝質地潤滑,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藥效。在貼敷時,芒硝可以將其他藥物的有效成分滲入局部,更有效地消散惡核。
貼惡核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解毒消腫: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功效。貼惡核散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黃柏能夠清熱解毒,消散腫脹,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效果。
- 收斂生肌,止痛止癢: 黃柏還具有一定的收斂生肌作用,能夠促進傷口癒合,並起到止痛止癢的效果。貼惡核散中使用黃柏,有助於減輕瘡瘍腫毒引起的疼痛和瘙癢,加速傷口修復。
「貼惡核散」方劑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散結: 木鱉子味苦性寒,具有消腫散結、解毒止痛之效。對於惡核、腫瘤等病症,能有效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木鱉子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貼惡核散」中加入木鱉子,可發揮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惡核等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貼惡核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惡核腫」,乃指皮下結核腫塊,多因熱毒瘀滯、痰濕凝聚所致。症見局部紅腫硬結,或伴疼痛,體質壯實者可能有內熱壅盛之象。外用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為主,內服則配合涼膈散、四順清涼飲等清瀉實熱之劑,達表裡同治之效。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本草綱目》載其可「散熱毒,消腫脹」,助消散局部瘀熱。
- 豬牙皂角:辛溫有毒,具散結消腫、拔毒透膿之效。其刺激性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破散痰核。
- 消石(硝石):苦寒清熱,解毒瀉火。《神農本草經》言其「除五臟積熱」,外用可軟堅散結,滲透熱毒。
- 黃柏:苦寒沉降,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熱毒熾盛之腫塊,抑制火邪上炎。
- 木鱉子:苦微甘溫,有毒,能散結消腫、攻毒止痛。其辛散之力助開破痰瘀膠結之惡核。
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黃柏、消石直折熱毒;赤小豆輔助清利濕熱。
- 散結破瘀:皂角、木鱉子辛散攻竄,破除痰核瘀滯;硝石軟堅,助藥透達病所。
- 外治透邪:雞子清調塗,取其清涼黏附之性,既能緩和藥性毒性,又能使藥力持久滲透。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外用,以「清熱毒、破痰結」為核心。熱毒瘀結局部,方中苦寒藥直折火勢,辛溫藥開通壅滯,佐赤小豆利濕以防痰瘀復結。配合內服涼膈散等,表裡分消,適用於實熱證型之惡核腫。
(註:繁體中文呈現,內容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論,未涉及現代醫學解釋。)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半兩,豬牙皂角半兩,消石半兩,黃柏半兩,木鱉子半兩。
上為末。
雞子清調塗。氣體壯實者,仍服涼膈散或四順清涼飲之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惡核腫,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淋巴肉瘤及組織肉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