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衣散

龍衣散

LONG Y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7.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8%
大腸經 15%
脾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衣散中包含蛇蛻,乃因其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止癢等功效。

蛇蛻為蛇類蛻下的皮,其主要成分為角蛋白,具有疏通經絡、散瘀止痛的作用。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蛇蛻能有效改善。

此外,蛇蛻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因此,龍衣散中加入蛇蛻,旨在增強其祛風濕、止痛、止癢及清熱解毒之功效。

龍衣散中包含馬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馬勃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富含多種活性物質,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同時促進傷口癒合。
  2. 化瘀止血,生肌斂瘡: 馬勃對外傷出血、腫痛、潰瘍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能止血生肌,加速傷口癒合,並能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龍衣散中加入馬勃,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的效果,提升藥效。

龍衣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皂莢性寒,味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對多種炎症具有抑制作用。龍衣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皂莢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

二、行氣消積:皂莢還有行氣消積的作用,能促進消化,緩解脹氣、便祕等症狀。龍衣散中常含有其他具有行氣化痰功效的藥材,如川貝母、桔梗等,皂莢的加入能協同這些藥材,更有效地緩解肺氣鬱滯、痰熱阻肺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衣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疹後熱毒未盡,上攻於目」所致眼疾,具體症狀為:

  1. 翳膜侵睛:指眼球表面或內部出現混濁障蔽,影響視物。
  2. 珠子或蟹眼狀病變:描述翳膜成形如珠狀凸起(類似現代「角膜潰瘍」或「虹膜脫出」),或如蟹眼般突起於黑睛(可能為「角膜穿孔」後遺症)。
    此病機關鍵在於「熱毒」,源於疹症(如麻疹)後期餘熱未清,循經上炎目竅,灼傷血絡及睛珠,形成實熱性眼翳。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 「祛毒透邪」 為核心,結合 「散結退翳」 之法:

  1. 蛇蛻(龍衣)

    • 性味甘鹹平,主入肝經,善走竄。
    • 作用
      • 祛風退翳:傳統用於目翳遮睛,取其「以皮走皮」之性,剝脫病理性翳膜。
      • 解毒透熱:疹毒屬風熱穢濁,蛇蛻能引邪外透。
  2. 馬勃

    • 辛平,質輕上浮,入肺經。
    • 作用
      • 清熱解毒:直接清解上焦熱毒,尤擅治頭面熱毒腫痛。
      • 散結消腫:對「珠子」「蟹眼」類腫凸病變,能軟堅散結。
  3. 皂角子

    • 辛溫微毒,入肺、大腸經。
    • 作用
      • 滌痰通絡:熱毒夾痰濕凝滯目絡時,皂角子能化痰通滯,助翳膜消散。
      • 開竅宣透:其辛烈之性可助蛇蛻透邪外出,避免熱毒內閉。

製法深意

  • 鹽泥封固燒赤:高溫煅燒使藥性從「辛散」轉為「澀斂」,存性後既保留解毒之力,又減燥烈之弊,專注於「消翳」而不傷正。
  • 溫水調服:取溫性助藥力上行頭目,非寒涼直折,符合「火鬱發之」原則。

全方配伍思維

  1. 透邪於外(蛇蛻)+ 清解於內(馬勃)+ 滌痰通滯(皂角子),標本兼顧。
  2. 煅製後藥性沉降,專注目疾局部,針對「有形之翳」進行化解。
  3. 契合中醫「治目先治毒,治毒必透邪」的實證眼病治療思路。

此方體現「從血絡論治目翳」的觀點,以通散為本,適於熱毒痰瘀膠結之實證眼病。

傳統服藥法


蛇蛻(全者)1條,馬勃1兩,皂角子24粒。
上入小瓷罐內,鹽泥封固,燒赤,勿令煙出,候令存性為末。
食後溫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龍衣散, 出處:《治疹全書》卷下。 組成:蛇蛻(全者)1條,馬勃1兩,皂角子24粒。 主治:疹後因潮不盡,熱毒上攻於目,翳膜侵睛,或成珠子,或如蟹眼,在黑睛上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