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雄鼠糞丸中加入綠豆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雄鼠糞丸本身可能帶有毒性,而綠豆粉可以中和部分毒性,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 吸附性: 綠豆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藥物中的某些成分,使藥效更穩定、更易於吸收。同時,綠豆粉也能吸附腸道內的毒素和有害物質,起到一定的清腸排毒作用。
雄鼠糞丸方劑中包含輕粉,原因如下:
1. 驅蟲作用:輕粉為水銀的氧化物,具有強烈的殺蟲作用,可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古人認為雄鼠糞具有驅蟲功效,輕粉的加入可增強其驅蟲效果。
2. 解毒作用:古人認為雄鼠糞具有解毒功效,輕粉則可解毒藥物或食物中毒。輕粉的加入可能意在中和雄鼠糞可能帶有的毒性,並增強其解毒功效。
中藥方劑「雄鼠糞丸」中包含斑蝥,是因為斑蝥具有強效的活血化瘀作用。斑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症狀,如疼痛和瘀血。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促進方劑的療效,對於一些由血瘀引起的病症尤其適合。斑蝥的使用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幫助快速緩解病症帶來的不適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鼠糞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熱毒瘰疬,結硬不消」。瘰疬多因熱毒鬱結、痰瘀阻滯所致,發於頸項腋下,結核成串,質硬難消。本方以攻毒散結、破血逐瘀為法,針對頑固性瘰疬,意在使「病根並出」,屬峻烈攻邪之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雄鼠糞(研)
- 古人謂鼠糞性微寒,能通導濁邪,《本草綱目》載其治「瘰疬潰爛」。推測其取其穢濁之氣,反佐以攻毒,或兼輕瀉作用。
- 思考邏輯:瘰疬為有形之結,需通泄濁邪,鼠糞或藉「以濁攻濁」之理,助排出毒瘀。
綠豆粉
- 綠豆甘寒解毒,緩和方中峻藥毒性,亦能清熱消腫。
- 思考邏輯:斑螫、膩粉皆為大毒,綠豆制其燥烈,符合「攻毒不避峻,佐制須周全」的組方原則。
膩粉(輕粉)
- 辛寒大毒,外用殺蟲攻毒,內服量極少可逐痰通便。本方用1錢(約3克),需謹慎。
- 思考邏輯:瘰疬結硬非一般痰瘀,膩粉取「毒藥攻積」之力,助開破痰核。
斑螫(糯米炒)
- 斑螫大毒,破血逐瘀、攻毒散結;糯米炒減其毒性,專注藥力。
- 思考邏輯:瘰疬日久,經絡閉阻,斑螫可「以毒攻毒」,刺激局部氣血流通,使結核消散。
配伍特點
- 毒藥協同:斑螫、膩粉相須為用,強化攻毒破結之效。
- 佐制有道:綠豆粉緩毒性,糯米炒減副損,體現「峻藥緩攻」思路。
- 給藥途徑:酒送服助藥力上行,直達頸項病灶;「空心服」使藥效專一。
推論治療機轉
此方透過強力破血攻毒,刺激局部病理產物(如痰核)溶解或從二便排出。古人謂「病根並出」,可能指結核潰散或隨膿液外泄,符合「托毒外出」的瘍科治法。唯需注意,全方偏性顯著,應嚴格控制劑量與療程。
傳統服藥法
雄鼠糞21枚(研),綠豆粉2錢,膩粉1錢,斑螫21枚(去頭翅足,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研末)。
上相和,研令勻,以冷水和丸,如小豆大。
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2日後再服,即病根並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雄鼠糞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雄鼠糞21枚(研),綠豆粉2錢,膩粉1錢,斑螫21枚(去頭翅足,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爲度,研末)。 主治:熱毒瘰癧,結硬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