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薊散中加入百草霜,主要是基於其止血涼血的功效。
百草霜是中藥材地榆的霜,性寒涼,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而小薊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症,其主要成分小薊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
百草霜與小薊相配,一涼一熱,寒熱相濟,可加強止血涼血之效,使藥效更佳。同時,百草霜還可清熱解毒,與小薊共同起到清熱止血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薊散以「小薊」為主要藥材,這與其藥性功效密不可分。小薊,味苦性涼,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入肝經,對於肝熱、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小薊散以小薊為主,正是利用其涼血止血的特性,來治療各種出血症狀。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以藥材的藥性與病症的性質相匹配,達到治療目的。
小薊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經止痛的功效。小薊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而香附的疏肝解鬱作用可緩解肝鬱氣滯,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止血效果。
- 配合小薊涼血止血:小薊味苦、甘,性涼,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香附的溫性可緩解小薊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同時也能使藥性更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因此,香附的加入不僅可以促進藥效的發揮,更能使藥性更加溫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薊散方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涼血:蒲黃性涼,具有止血、涼血的功效,與小薊散中其他藥材如小薊、地榆等,共同發揮止血涼血的作用,適用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 活血化瘀:蒲黃同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小薊散其他藥材,有利於止血的同時,也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瘀血引起的疼痛。
主治功效
小薊散主治功效分析
小薊散,為傳統中醫外治方劑,其組成包含小薊、百草霜、香附及蒲黃四味藥材。綜觀各醫家著述,此方主要應用於牙齦出血(齒衄),尤其適用於牙齒宣露、滲血不止之症。
組成分析
- 小薊: 性涼,味甘苦,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本草綱目》載其「破血,利小便,治吐血、衄血」,可見其在止血方面的功效。小薊在此方中主要針對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能清熱涼血,從根本上止血。
- 百草霜: 性溫,味苦辛,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作用。百草霜為茅草等植物燃燒後的灰燼,經炮製而成,能收斂止血,並有清熱解毒之效。此藥能助小薊清熱,並輔助止血。
- 香附: 性平,味辛微苦,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雖然香附主要用於肝氣鬱滯之證,但在本方中,其疏理氣機之功可能與血行相關。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香附的理氣作用或能促進局部血運,從而助止血。另外,亦有醋製之法,醋能引藥入肝,在此或有其深意。
- 蒲黃: 性平,味甘,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安神的功效。蒲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其止血作用主要針對瘀血阻絡引起的出血。由於牙齦出血有時可能伴有局部瘀阻,蒲黃能化瘀止血,可說是本方的點睛之筆。
治療原理分析
牙齦出血,在中醫看來,病因可分為虛實兩方面。實證多由胃經實熱或陽明熱盛所致,症見血出如湧、口臭牙動,治宜清瀉胃火;虛證則多由陰虛火旺或腎陰不足引起,症見點滴出血、牙齒鬆動,治宜滋陰降火。而小薊散針對的並非上述兩者,而是主要針對局部熱毒及瘀血所致的出血。
小薊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涼血: 小薊與百草霜合用,能清解局部熱毒,使血不妄行。
- 活血止血: 蒲黃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血,既能消散局部瘀滯,又能促進出血的停止。
- 疏理氣機: 香附能疏理肝氣,使氣機暢通,氣行則血行,有助於氣血正常運行,從而輔助止血。
本方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疏理氣機之效,能有效控制牙齦出血。
應用方法
小薊散為外用方,多製成散劑。使用時,將藥粉直接擦於牙齦出血處,或以溫茶漱口。各醫家均強調頻擦、良久,可見此方以外治為主,發揮局部止血之效。
總結
小薊散為治療牙齦出血之效方,以其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獨特組方,能有效控制牙齦出血。此方雖然主要應用於牙齦出血,但從《醫驗大成》中可見,此方亦可用於治療小便出血,可見其止血之效非單一針對牙齒。總之,小薊散雖看似簡單,卻深蘊中醫辨證論治之理,值得後人研究與應用。
傳統服藥法
百草霜5錢,小薊5錢,香附子(炒,去毛)5錢,真蒲黃5錢。
上為末。
揩牙齒上。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薊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 組成:佛座須、小薊各等分。 主治:咯血,吐血。
小薊散, 出處:《得效》卷十七。 組成:百草霜5錢,小薊5錢,香附子(炒,去毛)5錢,真蒲黃5錢。 主治:牙齒宣露出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