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湯

黑虎湯

HEI 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河南中醫》(1981;5:17)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肺經 24%
腎經 16%
大腸經 15%
胃經 8%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虎湯中包含白芨,主要原因如下:

  1.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黑虎湯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而白芨的止血生肌功效正好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白芨同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黑虎湯治療的發熱、紅腫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白芨在黑虎湯中起到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在中藥方劑「黑虎湯」中加入旱蓮草,主要是利用旱蓮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的功效。旱蓮草能夠清熱涼血、滋陰補腎,對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的出血、腎虛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或腎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黑虎湯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解表熱,散風熱,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止血生肌:側柏葉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能促進傷口癒合。

黑虎湯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側柏葉的加入,一方面能清熱解毒,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止血生肌,對於疾病的治療起到協同作用。

黑虎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原因有二:

一、涼血止血: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黑虎湯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地榆可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目的。

二、收斂止瀉:地榆還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黑虎湯中常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可能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地榆可以收斂腸道,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導致腹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虎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上消化道出血」,涵蓋潰瘍、炎症、腫瘤、肝硬化門脈高壓等病因。從方劑組成與加減法觀察,其核心在於「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兼顧氣血調和與局部引經藥配伍,體現中醫「同病異治」思維。古代醫家可能將上消化道出血歸於「血證」「胃癰」範疇,病機涉及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或氣虛血瘀,故以玄參為君清熱,柴胡疏肝理氣,甘草調和解毒,再按病位加減引經藥與溫陽之品,以達止血生肌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作用

  • 玄參(1斤):重用為君,性寒味苦咸,具清熱涼血、解毒散結之效。現代研究顯示其含玄參苷,可抗炎、保護黏膜,減輕消化道充血水腫,對潰瘍性出血或炎症滲血有抑制作用。
  • 柴胡(3錢):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能調節肝胃氣機,緩解門脈高壓所致的氣滯血瘀。其揮發成分可舒張平滑肌,改善消化道微循環。
  • 生甘草(1兩):清熱解毒、緩急止痛,所含甘草酸能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協同玄參增強抗炎修復能力。

2. 加減法配伍邏輯

  • 頭面部出血(加川芎、附子)
    • 川芎為「上行頭目」要藥,活血行氣,引藥至頭面;少量附子(2錢)溫陽固脫,防血熱暴脫,符合「火鬱發之」原則。
  • 軀幹部出血(加當歸、菊花、附子)
    • 當歸補血活血,菊花清肝明目,針對肝鬱化熱型出血(如肝硬化);附子增量(3分)加強溫通,助血循歸經。
  • 四肢出血(加白朮、茯苓、附子)
    • 白朮健脾統血,茯苓利水滲濕,合用可改善門脈高壓性水腫;附子(5分)溫通四肢經絡,促進末梢循環。

3.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清熱涼血為主,氣血兼顧為輔」,透過玄參抑制血熱妄行,柴胡調暢氣機,甘草修復黏膜,再依病位引入活血、溫陽、健脾等藥物,整體形成「止血-調氣-生肌」的治療鏈。

  • 未破者消:清熱解毒力強,可緩解急性炎症充血。
  • 已破者生肌:補氣血藥(當歸、白朮)結合附子溫煦,促進潰瘍癒合。

4. 潛在應用擴展

從藥物配伍推測,本方可能對「熱毒型癰瘡」亦有療效(如胃潰瘍合併感染),玄參解毒、柴胡抗炎、甘草免疫調節,符合「瘍科」治療思路。唯需辨證屬實熱或肝鬱化火者為宜。


總結

黑虎湯體現中醫「辨位-辨證」結合的用藥智慧,透過大劑清熱涼血搭配引經藥與溫藥反佐,調節局部與全身氣血平衡,從而處理複雜出血病證。其組方邏輯嚴謹,堪稱古代外科血證治療的範例。

傳統服藥法


玄參1斤,柴胡3錢,生甘草1兩。
生頭面者,加川芎2兩,附子2錢;生身左右前後者,加當歸2兩,甘菊花1兩,附子3分;生手足四肢者,加白朮2兩,茯苓1兩,附子5分。
煎湯10碗,再煎汁取3碗,分2日服完。未破者即消,已破者生肌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黑虎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黑虎湯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黑虎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二。 組成:玄參1斤,柴胡3錢,生甘草1兩。 主治:無名腫毒。

黑虎湯, 出處:《河南中醫》(1981;5:17)。 組成:白及30g,旱蓮草30g,側柏葉炭20g,地榆炭20g。 主治:止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常見的有上消化繫潰瘍,炎症,腫瘤,肝硬化門脈高壓,以及藥物刺激所引起的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